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台灣藍鵲每年4~8月正值繁殖季節,因繁殖護雛本能,會攻擊或驚嚇領域內生物,以驅離可能危害雛鳥的敵人。近期台北市動物保護處多次接獲市民通報遭台灣藍鵲「巴頭」的事件,尤以內湖區最頻繁,動保處建議民眾撐傘或戴帽自我防護。
▲台灣藍鵲為保育類動物,不宜捕捉或有其他干擾行為。(圖/Pixabay)
動保處表示,近年來台北市環境綠化有成,台灣藍鵲在市區有充足的生活空間及食物來源,因此民眾遇到台灣藍鵲育雛的機會上升,從3年前每年10件通報案,近2年增加2倍,每年有20多件民眾通報遭台灣藍鵲「空襲」。
動保處研判,民眾和台灣藍鵲的生活環境重疊,尤其牠們每年4~8月在樹木茂密的冠層處築巢,藍鵲寶寶3~4週羽翼漸豐之後會跟隨成鳥離巢,期間成鳥將出現護雛本能。
接獲通報案件後,動保處都會前往通報地點的巢區張貼告示牌,提醒行人留意,建議撐傘或戴帽自我防護。受擾情況嚴重時,民眾可在台灣藍鵲離巢後,請社區里鄰或校園等單位修剪樹木,減少台灣藍鵲築巢的機會。
動保處強調,台灣藍鵲為保育類動物,基於保育目的,繁殖期間不宜進行捕捉或有其他干擾行為,民眾也不能騷擾、捕捉、強制移除或妨礙台灣藍鵲的生活,若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將依第41條規定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20萬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金。
▼▲民眾可在台灣藍鵲離巢後,請社區里鄰或校園等單位修剪樹木,減少牠們築巢的機會。(圖/北市動保處提供)
市民如果發現台灣藍鵲幼鳥落巢,不可以撿回家飼養,可先觀察能否帶回巢內,如無親鳥帶回或無法放回巢穴,可通報1999市民熱線或動物救援專線87913064、87913065尋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