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雲豹很懂「社交距離」 強勢飛撲只為「傍晚特餐」

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台北市立動物園雲豹的戶外活動場植物茂密,遊客經常找不到主角「Suki」究竟躲在哪。保育員為豐富化Suki的行為,加碼於下午4點前後,將當日特餐垂掛在空中,讓民眾有機會看到雲豹飛撲食物的畫面,讓雲豹展現野性的一面。

▲雲豹Suki在2016年從德國來台。(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Suki在2016年底從德國烏帕塔動物園來到台北,個性謹慎小心、行動隱秘,通常在晨昏及晚間才會活動。在戶外活動場找不到雲豹的民眾,或許以為夜行性的雲豹,應該在隱蔽的灌木叢裡休息。其實依照雲豹的習性,牠們更喜歡在可以掌控四周狀態的置高點停留,因此動物園在活動場布置許多樹幹連接向上延伸的空中廊道,讓牠有更多活動空間。

▲雲豹是夜行樹棲動物,喜歡待在可以掌控四周狀態的置高點。(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Suki和保育員已經有很好的默契,保育員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先透過監視器觀察Suki的位置,而原本在室內休息的Suki,總是在聽到保育員開門聲音的同時,迅速從室內移動到戶外活動場,與保育員保持「安全社交距離」。

▲Suki總是和保育員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由於雲豹是夜行樹棲動物,白天通常在戶外活動場頂部加裝的空中廊道上曬太陽,只有在下雨或紫外線過強時,才會移動到仿岩上或是室內欄舍休息。

▲Suki盯著保育員準備的「傍晚特餐」,準備飛撲取食。(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動物園內的食肉動物一天吃一餐,保育員會在傍晚(15:30-16:00)送上當日特餐,多樣化的食物包括牛腱丁、雞肉、鹿腿肉、天竺鼠、牛腱肉、豬大骨、羊排等。透過不同擺放方式及位置,除了提供雲豹充足的營養,也可以豐富化牠們的行為。遊客下次離開動物園前,不妨到雲豹的戶外活動場前,和牠一起共進晚餐。

由於棲地消失、獵物豐富度下降與非法盜獵等因素,雲豹在野外的數量持續下降,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紅皮書(IUCN)將雲豹列為「易危物種」(Vulnerable),而台灣的雲豹已於2014年宣布在野外滅絕。

▲雲豹是「易危物種」,台灣野外已不復見。(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雲豹小檔案
                                        
英名:Clouded leopard

學名:Neofelis nebulosa

分類:哺乳綱 食肉目 貓科

分布:亞洲的東南部,從最西部的尼泊爾開始,至緬甸和中國秦嶺以南,一直向東到台灣;往南則從印度東部、中南半島開始,一直向南到馬來半島等地。

食性:肉食性

習性:夜行且獨來獨往,善於攀樹。

保育等級:易危(VU),台灣雲豹2014年宣布在野外滅絕。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馬龍來了!馬英九邀訪中生團抵桃機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