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致誠、顧元松/台北報導
石頭信仰是台灣民俗中非常特殊的一環,不像一般寺廟供奉雕塑的神像。一塊看似不起眼的石頭,也能讓信眾祈福保平安。石頭神的由來非常久遠,因為漢人早期是農耕社會,所以會祭祀土地,而最早的土地神,相傳就是以石頭為神像,久而久之就成了各種不同的石頭信仰。
▲石頭信仰也能讓信眾祈福。
台灣民俗信仰當中有一種非常特殊的寺廟,供奉的不是神像雕塑,而是一塊塊大石頭。
在台北市木柵路五段就有一座奇特的石頭廟,裡頭只有供奉一塊巨石,但香火鼎盛非常靈驗,雖然石頭廟就豎立在馬路正中央,時常導致車禍發生,不過幾度想搬遷,施工過程卻意外不斷,最終只好作罷。
▲石頭廟背後的故事各不同。
台中太平運動場也有一顆巨石被信眾放上蠟燭茶水供奉,類似的石頭信仰,背後的故事各有不同,像是信義區的舊坡石頭公,以往是礦坑入口人潮多,所以祭拜石頭求平安。而木柵風動石則是因為顏色或形狀特殊,才被信眾蓋廟供奉,而台北國泰醫院附近的眾恩祠,因為施工時的保平安傳說讓當地民眾主動蓋廟祭祀。
▲石頭神種類多。
民俗專家張旭初:「古早時候他那個土地公都是用石頭雕的,就一直風行,就變成有石頭,只要去把他畫個臉,就很多人去拜這個石頭公。」
石頭神的種類其實也分成很多種,例如石敢當一般有鎮煞避邪的作用,貫通石可以求子助孕,而石頭公通常求財、保平安,雖然跟一般神像外形不同,但石頭要成神,其實也必須經過開光儀式。
▲石頭要成神,必須經過開光儀式。
民俗專家張旭初:「開光儀式,打個開光符。」
石頭神、石頭公成為台灣民俗信仰特殊的風貌,但究竟靈不靈驗,恐怕還是見仁見智、信者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