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民眾對尚未問世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苗寄予厚望,不過,中國專家吳尊友說,越認識新冠病毒越不敢太樂觀,疫苗不一定是人類面對新冠病毒的「免疫通行證」。
▲各界期盼武漢肺炎疫苗能早點問世。(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中國青年報App今(26)日刊出對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的訪問,其中針對武漢肺炎疫苗部分提出他的看法。
吳尊友說,並非有了疫苗,就可以一勞永逸解決問題,疫苗的問題非常複雜。隨著對新冠病毒的認識加深,他越發感覺到情況不像最早那樣樂觀。
他有幾個理由。第一,除了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先前還有引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的病毒都是冠狀病毒,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一種冠狀病毒引起的疾病,可以用疫苗預防。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圖/翻攝自中國青年報)
第二,感染新冠病毒後,人體產生的免疫力持續時間尚不明確,新冠病毒的抗體可以持續多久還有待研究,「最新的研究發現,以前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幾個月後抗體就會下降,甚至下降到檢測不到」。
吳尊友說,人類用疫苗預防疾病的基本原理是,當人體感染病毒後,人體的免疫系統能自然地產生保護。研製疫苗就是模仿這個自然感染、自然免疫的過程。「如果自然感染後,人體都不能形成免疫力,我們研製的疫苗也就沒辦法來保護人。」
根據現有的發現綜合來看,感染新冠病毒後,人體產生的免疫力是有時間段的,也就是說,疫苗也只能保護一段時間。吳尊友說,這就構成了很大的挑戰,要求國家生產大量疫苗,同時要求人一直接種。
但吳尊友表示,目前疫苗還是當下最有希望的疫情防控措施,且應該可以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應用;只是基於目前研究得到的結論,疫苗不一定是人類面對病毒的「免疫通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