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十三陵不只埋皇帝、竟有太監墓!順治康熙為他豎碑立傳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明代的十三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是明朝皇帝的墓葬建築群,自永樂七年起用、直到安葬崇禎帝後結束,共歷時230多年,其中葬有13位明朝皇帝,23位明朝皇后、2位明朝太子、30餘名妃嬪,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不過最讓人訝異的是,十三陵中竟然還有一座「太監墓」,為何太監也能葬入皇陵呢?究竟他是誰?

▲明代大太監王承恩,被葬入十三陵中的思陵。(圖/翻攝微博 翰林冷知識)

據了解,這名安葬於十三陵的太監為王承恩,說起明朝,有許多有名的太監,像是魏忠賢、劉瑾之流的奸惡之輩,也有鄭和、王承恩這等忠君愛國的好太監。而王承恩是明代最後一位大太監,他死之後明朝就隨之覆滅。王承恩於明萬曆年間進宮,一生服侍朱由檢(崇禎帝),崇禎尚未登基前,太監魏忠賢想要篡位,經由王承恩的幫助,崇禎才得以順利登基。王承恩在太監曹化淳教導下,忠心謙遜、為人正直,深得崇禎帝的信任。

▲國破家亡,崇禎自縊於煤山,王承恩也跟著殉主。(圖/翻攝微博 翰林冷知識)

無奈崇禎帝生不逢時,即便有心改革,大明朝卻是搖搖欲墜,西元1644年,闖王李自成進攻北京城,王承恩親自領兵殺敵,從史書上可以看到「承恩見賊坎牆,急發炮擊之,連斃數人」,後來京城被攻破,崇禎帝護衛大多戰死,大勢已去、無力回天,崇禎帝寧死不做俘虜,在王承恩的陪伴下來到煤山,寫下血書遺詔「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德薄匪躬,然皆諸臣誤朕,致死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清代順治帝,特地為王承恩修墓立碑。(圖/翻攝微博 翰林冷知識)

隨後,崇禎帝上吊殉國,大明朝就此滅亡,王承恩也殉主自盡,後來南明弘光帝聞之,還賜王承恩賜諡「忠愍」。而李自成找到崇禎帝和王承恩的屍首,為了籠絡人心,遂將崇禎帝葬入思陵,同時感慨於王承恩的忠誠,也將其陪葬在思陵的旁邊。滿清入關之後,順治帝聽說王承恩的事跡後,極為感動,特地為王承恩修墓立碑,並題碑「貞臣為主,捐軀以從」,還親自撰寫碑文,康熙帝也曾在思陵附近,為王承恩豎碑立傳。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透過守門123步驟-1問2應3轉介,你我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

※ 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
※ 張老師專線:1980
※ 生命線專線:1995
※ 反霸凌專線:0800-200-885

#我們與歷史的距離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