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國醫院、生技產業更致力開發智慧醫療。由生策會舉辦的2020台灣醫療科技展,今起一連4天在南港展覽館盛大登場。多家醫院皆推出防疫相關智能器材,如0接觸病房、自助機、負壓艙等,來避免治療患者時的感染風險。
台灣醫療科技展12月3日至6日在南港展覽館1館展出,這是疫後時期,實體規模最盛的醫療專業展會,今年共有550個機構與企業參展。醫院部分包含台大、北榮、新光、北市聯醫、北醫附醫、國泰、馬偕、亞東、恩主公、長庚、天成、敏盛、聯新國際、中國附醫、中山附醫、秀傳、嘉基、奇美、成大、高醫、義大、慈濟等近30家醫學中心與醫院,皆展現智慧醫療成果。
▲生策會董事長王金平,肯定花蓮慈醫在花東地區醫療的付出。(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其中,花蓮慈濟醫院今歡喜宣布通過衛福部「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申請計畫」,花蓮慈醫院長林欣榮表示,以往幹細胞用於老化或退化性疾病,這次是第一個臨床上核准可用在神經損傷的療法,目前國外已有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有50%機率可幫助全癱患者,有顯著進步。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董事長王金平,也前來肯定花蓮慈醫在花東地區醫療的付出。
今年因武漢肺炎疫情肆虐關係,我國從北到南各醫院醫療團隊,陸續研發並推出智慧防疫科技,為民眾健康把關。如新光醫院今年2月以「0接觸」的概念成立防疫病房,像是「紅色的警示燈響起,提醒醫護防疫病房患者發燒了」,讓醫護人員不用進病房,就能全天候監測疑似病例的體溫、心跳,減少接觸感染風險。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武肺疑似病例住進隔離病房時,傳統醫護一天至少要進出12至15次,現在透過系統監測,可減近半次數;醫院從疫情初始就成立防疫病房,共有8床,使用率一直都是滿床狀態。
台大醫院的睡眠中心,則整合睡眠中心大數據及人工智慧,創建睡眠呼吸中止遠距管理平台,獲得第17屆國家新創獎-臨床新創獎。北醫附醫則推出零接觸智慧「防疫自助機」,民眾進醫院插健保卡實名制的同時,還能偵測是否配戴口罩有沒有發燒。
國泰醫院則首創在急診室導入敗血症智慧決策作業系統,急診醫學部主任陳健驊表示,包含泌尿症感染、肺炎、甚至小至輕微感冒,都很可能引發敗血症,致死率高達35%,醫院4年前在急診室導入系統,當患者進行檢傷分類時就做敗血症評估,一旦為高風險就立即給藥治療。聯新國際則以「以智慧醫療為基礎的無圍牆醫院」主題參展,將智慧病房搬到會場,搭配全新的專業服務機器人提供簡易諮詢,相當吸睛。
北市聯醫則組成跨專業合作,貼心的對失智症患者進行到宅服務,院長黃勝堅說,此可避免長者到院受疫情感染風險,並與社區溝通、建立正向識能、友善安全的失智環境。恩主公醫院則推出「電子白板」應用在醫護站,包含床位資訊、預警通報、病人註記等,讓護理人員減少進出病房,就能即時掌握各住院患者狀況。
新竹馬偕醫院手術室,則引進即時定位與排程管理系統,讓已經禁食許久等待手術的患者,能夠在最快時間排到刀,不僅不必空等,醫院的「翻床」率更大為提高。中國附醫今則規劃7大主軸,特別聚焦在「細胞治療」、「人工智慧」、「多維列印」及「精準醫學」4方向;呈現最新研發的醫療科技與創新醫療應用。
▲嘉基為避免放射師、急診單位執勤時的工作安全,今年3月研發推出「負壓X光艙」。(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嘉基則為了防疫,避免放射師、急診單位在執勤時的工作安全,歷時一個多月後於今年3月研發推出「負壓X光艙」。嘉基表示,此為透過兩組滑輪利用物理原理操作,即可同時移動定點對焦,讓患者在照胸腔X光時一次到位,除讓每次X光攝影時間與準備從25分鐘縮為12分鐘,更減少污染廢棄物與感染風險3優點,3月至今已使用逾千人次。
▲成大醫院則推出疫情初期所研發使用的「戰疫防護罩」。(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奇美醫院創新推出「非接觸式心電感測智慧衣」,不用直接接觸患者,就能即時偵測有無心臟方面的突發疾病,以利警示讓周圍的人即時作出反應。成大醫院則推出疫情初期所研發使用的「戰疫防護罩」。研發者成大急診部醫師方品惠表示,該罩可施行插管治療時用,另一特點是可用在救護車上。她說,在載送疑似感染病人時使用,防止病毒的散播。
▲高醫體系則設計古早養雞情境的VR懷舊治療,大同醫院院長黃志富,更親自示範如何使用,相當逗趣。(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高醫體系則設計遊戲程式,如古早養雞情境的VR懷舊治療、打擊癌細胞的打地鼠遊戲機,細胞療法篩選的抓娃娃機,以及體能檢測的多功能寶貝機等,來強化民眾的互動性。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院長黃志富,更親自示範如何使用VR懷舊治療,相當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