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垃圾何處去?揭山頂業者生存法則 加強遊客無痕觀念

記者曾奕慈、梅志銓/採訪報導

面對防疫期間遊客大爆量,位處高山的旅宿業者得全力備戰,只是高山不只食材得來不易,製造出的廚餘和垃圾,更是得靠每周1、2次的載運來解決,《三立新聞》要帶您前進武嶺,看看當地業者如何因應,另外,又有什麼樣更智慧的方式,可以有效掌控山林環境,帶您一起揭曉!

▲防情期間,台灣山林遊客爆量,業者需要因應大量的垃圾、廚餘。

走到哪都是大批遊客,為了一解防疫期間的苦悶,賞美景、吃美食、想過夜就算得提前一個月規劃,還是不減遊客興致,讓我們實際來到氣溫5度的合歡山。

遊客:「我們都是每天早上快6點的時候起來,看看有沒有人退房,這裡漂亮啊,不來可惜啊。」

遊客:「覺得山上還滿舒服的,想要上來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逃離一下都市的紛擾。」

記者曾奕慈:「來到海拔3150公尺,這裡是全合歡山唯二合法住宿的其中一個地方,這裡可以容納150位的遊客,平常需要提早一個月來預訂,不過遇到了國旅大爆發,不論是淡季還是旺季都是一房難求。」

迎來觀光財的背後,業者得時時刻刻備戰,尤其高山上一切變得加倍困難,從吃的、用的還有大量被丟棄的,該如何因應?帶您直擊。

▲山上食材的供需,靠當地居民來回載送。

載滿食材的小貨車,一路從福壽山農場出發。

松雪樓組長劉瑋順:「沿路一直收啦,大概就在5、6個小時吧,農民我們要跟他約時間,他採到路邊,然後我們沿路收。」

位處高山食材得來不易,但要因應大量旅客潮,每週來回2趟,靠的是當地農民。

熱油將老薑爆香,加入木耳、紅蘿蔔絲和青菜拌炒,另一頭大鍋的米粉馬不停蹄準備上桌。

餐廳廚師:「這邊大概是80到90人份,老人家會比較喜歡吃米粉。」

一道道噴香溫暖的料理送到旅客面前大快朵頤,而備料過程,剝下多餘的菜葉和其他生廚餘集中處理。

▲業者將葉菜類和其他生廚餘落實分類、集中處理。

松雪樓餐廳主任詹熒美:「綁成一袋一袋的收到後面,然後呢集中起來,再送到霧社的農家給他們做堆肥。」

所有生菜、葉子和果皮統稱「乾廚餘」,每周一次送到農友家,只是一籃一籃的堆在後門卻也被當成了垃圾堆。

松雪樓餐廳主任詹熒美:「像我們這個沒有裝滿的話,有時候遊客就會認為說這就是垃圾,就把垃圾往這裡丟,這是造成我們最大的困擾。」

所有廚餘乾濕分離,客人吃剩倒掉的濕廚餘集中之後,由鄉公所清潔隊每周來載運一次。

▲客人吃剩的濕廚餘集中之後,由鄉公所清潔隊每周載運一次。

松雪樓餐廳主任詹熒美:「那冬天的話這個時候大概只有2度,所以它在保存上不會像在山下,你放在外面容易發臭。」

遊客在房間、餐廳或是販賣部產生的瓶瓶罐罐,在山上就統一分類回收。

松雪樓餐廳主任詹熒美:「塑膠類啊、寶特瓶、鐵罐、鋁罐,還有呢,還有玻璃,我們全部給它做完全的區隔。」

再由清潔隊每兩周上山來收一次。

▲其餘的瓶瓶罐罐,業者確實分類後,再由清潔隊每兩周收一次。

事實上林務局從96年底就開始提倡無痕山林,集結17個單位呼籲民眾將垃圾帶下山,但遺憾的是目前為止遊客所到之處,還是得有一群人默默跟著足跡善後。

清潔人員:「有衛生紙啦、袋子啦、菸蒂啦。」

一手夾子、一手垃圾袋就這樣徒步夾取垃圾,除了太管處結合東勢處、南投處和花蓮林區管理處,一年有2次的志工淨山;太魯閣和埔里工務段也有員工自願來撿垃圾。

▲清潔人員、志工默默跟著遊客的足跡徒步夾取垃圾。

合歡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經理魏趨景:「一般就是在我們的停車場,還有公廁、整個路的兩邊,一個禮拜差不多2到3次,運到他們指定的焚化爐去。」

只是不夜城的武嶺,遊客半夜也會製造垃圾,一覺醒來又是一地,連續假期最多一天就能撿到500公斤的垃圾,延伸到清境的附近,也得靠志工主動發起淨山活動,不過要維護山林環境,現在也有更進一步的做法。

遠遠眺望一整片的翠綠,由上而下一窺山林面貌,工研院花費4年,研發高效率山坡地無人機隊智慧巡查系統。

工研院資通所組長李國徵:「我們可以在地圖上面標示無人機想要飛行的航點。」

▲工研院花費4年,研發高效率山坡地無人機隊智慧巡查系統,有效掌控山林環境。

設定完航點、按下按鈕就能一鍵起飛,山區中使用GPS再透過地面站管理系統遠端遙控,日前就和經濟部和基隆市政府合作,偵蒐山林現況。

工研院資通所組長李國徵:「我們就可以把它拉近,它可以達到一個畫素,達到10公分的等級。」

最多一次255台無人機的機隊佈署,在不同時間點拍攝的比對下,山坡地被濫墾、違法利用都能一目了然,目前除了應用在橋梁檢查、警政危安的偏郊巡查,還有水利單位的水庫巡檢上,山林的環境維護更是下一步的重點應用。

▲透過空拍機的拍攝,能將整座山林一覽無遺。

工研院資通所組長李國徵:「像我們的國家公園裡面,可能是沒辦法在裡面去做露營的活動,那我們有些民眾可能就會在裡面搭設帳棚,那未來可能也可以透過這個系統去至高拍攝。」

可望透過頻譜設計,就算是草地上的綠色帳篷,只要違法搭設也能被辨識出來。

層層突破、處處把關,從人力到科技就是要加強無痕山林的觀念,不過更重要的是遊客開心出遊,得懂得只留回憶、不留痕跡。

三立新聞台
#新聞深一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立院大現場直播中LIVE】3分鐘《財劃法》闖關!綠黨團甲動擋議事錄確認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