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范逸華/綜合報導
對食安的堅持,義大利民間可是跑在公部門前面。像是在義大利最受歡迎的超市,不是大型跨國超市沃瑪或家樂福,而是義國本土的「慢食超市」。慢食超市裡的食材,全部都有「身分證」,清楚記載食物的來源。為了防堵黑心食物,慢食超市還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合作,打造「未來超市」,用大數據帶領民眾挑選食材。透過科技,生產端和消費端可以直接對話,減少中間的不透明。
Eataly是一家標榜專售義大利製造的連鎖超市,2007年在杜林開設第一間實體店鋪,結合生鮮、乾貨加工食品、生活雜貨和現買現煮餐廳,8年來除了義大利本土,已經陸續在美國、日本、土耳其及杜拜開設25家分店。
受歡迎的秘訣除了義大利飲食原本在全球的高接受度之外,Eataly成功將自己的經營原則包裝成鮮明的特色,養出一群對永續消費理念高度認同的消費者,在同時追求舌尖享受與在地消費的老饕間廣受好評。
Eataly之所以願意大費周章的教育消費者食物的來由,除了商業行銷動機,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這個超市品牌成立的初衷。創辦人奧斯卡‧法利內提(Oscar Farinetti)是義大利的電器大亨,他與慢食創辦人卡羅‧派特里尼(Carlo Petrini)是多年老友,奧斯卡對自己這位美食啟蒙老師的想法很認同,他說,卡羅讓我學會重新看待自己與食物的關係,他是第一個讓我充分認知到食物背後隱含的文化與價值傳承意義的人,食物除了好吃,更要符合生態永續發展。
義大利力推那不勒斯披薩,要讓其成為「義大利版香檳」。2015年,義大利申請將披薩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向全世界「宣誓主權」:義大利才是披薩原產地!
那不勒斯披薩就是圓披薩,它是義大利披薩的代名詞,是世界各地最常見的披薩。依照流傳400多年的傳統烹調方式,正宗的那不勒斯披薩只能有2種口味。一種是大蒜披薩,使用番茄、大蒜、牛至(又稱小葉薄荷)和橄欖油為原料。另一種是瑪格麗特披薩,配料是番茄、莫扎雷拉乳酪、水牛乳酪、羅勒葉和橄欖油。
作為披薩的誕生國度,義大利的披薩消耗量十分可觀。數據顯示,義大利境內有超過6.3萬家披薩店,每天新鮮出爐500萬個披薩,從事披薩製作、運送的人超過15萬,每年披薩銷售總額超過100億歐元。
樓高4層、燈光明亮,看來像高檔貴婦百貨,但這裡的米蘭「精品」不是肩上揹,而是吃下肚。「慢食」在義國並非曲高和寡清談,飲食革命變賺錢商機。像這間慢食超市,標榜食品食材通通Made in Italy,跳過中盤商,直接向小農採購。捧著錢來的顧客也不是大爺,買水果第一要事,抽環保材質手套。
記者范逸華說:「來到這個超市,你要買蔬菜水果的第一件事情,不是看價格,而是帶上這個手套,因為要防止細菌沾到水果上面。」
慢食超市蔬菜部員工Roeyra說:「除了這一區工作人員不用戴手套,因為我們一直都在觸摸這些食物,但是如果客人想要去摸蔬菜,就要戴手套避免細菌汙染到蔬果。
義大利人生性浪漫,但對「吃」這檔事可一點都不馬虎。每條魚都有「身分證」,驗明正身,嚴禁「偷渡客」。慢食超市海鮮部員工Francesco Gabriel說:「(指魚的身份證)這邊就寫了是從地中海捕撈。」像這條劍魚,證件資料標註來自地中海、新鮮度四等級中排名第二級,甚至連是用延繩釣法上岸的都一清二楚。
食材前世今生來歷清楚,義大利人餐桌上離不開的麵條和起士,甚至手工現做,老師傅一雙手,從16歲就在滾燙熱水中揉製這種馬札瑞拉起士。
慢食超市起司師傅Aberto說:「做這個就是要憑藉手臂的力道,一直去揉它、一直去揉它,讓這個起士能變成光滑、細膩、柔軟。」儘管經年累月,手腫脹變形,但Aberto還是對能親手作食物給義大利人享用非常自豪。Aberto表示,用自己的手和經驗去判斷、去搓揉起士,當然跟機器製作不一樣,而且他們都是每天現做現賣,剛剛還有個太太已經預訂了一公斤。
「手作區」採透明玻璃,讓消費者對產製流程一目瞭然,更能把「義大利製造」的傳統手藝,讓年輕人認識。「食慾」和「食育」一樣重要,還設「閱覽區」,上千本食譜、飲食書籍,讓消費者更了解自己吃下的食物,與其說是超市,更像「食物博物館」。美食加文創,讓這家Eataly超市在歐債危機下,業績一枝獨秀,還在國外開分店,把義大利慢食文化輸出海外,不過這還只是「現在式」,科技加持超市再進化。
記者范逸華說:「來到未來超市,我只要靠雙手,就可以知道我眼前的食物,是不是安全健康的 ,(感應)我眼前的這個檸檬,在螢幕上面我就可以知道,它有多少的熱量跟糖份,還有運送到這裡產生了多少的碳足跡。」
像科幻電影只要揮揮手,感應器偵測人體溫度,上方螢幕就會將大數據即時運算,像這顆洋蔥62卡、醣份8克,從產地運到這來,溫室氣體排放量、也就是所謂碳足跡0.5克。
Coop超市集團發言人Luca Rizzardi說:「雖然說食物的來源,一般超市在標籤上都會有註明,但是標籤太小,只能提供最基本的資料,那我們設計這個電子看板,能讓消費者了解到更多的訊息。」
每15分鐘更新一次的大數據,生產端和消費端直接對話,減少中間的不透明,防堵黑心食物,小到連罐頭都行。
記者范逸華示範購買商品,她說:「像是我要買這個魚罐頭,我就可以點一下這旁邊的資訊,很特別的是,它會告訴你這個罐頭來自義大利的哪一個地方,然後是魚的哪一個部位作成,而且還有是用什麼方式捕撈而成。」
「未來超市」由義國最大超市集團Coop和美國麻省理工感應科學實驗室共同研發,不過這家義國最大超市通路商,自訂的食安標準比公部門的還要嚴謹。Luca Rizzardi說:「(拿罐頭)有打上我們的品牌,是我們請這家工廠製作,然後打上我們的商標,我們會定期的去檢查所有生產過程,必須維持在我們的標準裡。」
完全不用可能會致癌的PVC材質包裝,自設食品實驗室,每年投入約兩億四千萬,不定期派人到產地源頭和工廠抽檢,是馬鈴薯和牛奶的醫生。不等產品有問題「下架」,先把「上架」門檻拉高,更驚奇的是他們會在保存期限要到期前5日,就把東西通通撤下,相較其他國家層出不窮的「未來食品」,或是改標再賣,Coop集團要重建「良心」的價值。
不只通路創新,連回到家,餐桌都變聰明了。記者范逸華說:「這是一個未來餐桌的概念,以後你只要把番茄跟花椰菜,放在這個餐桌上,上頭就會有數字告訴你,花椰菜適合搭配什麼樣的食材,像是有牛肉和雞肉,番茄則是適合胡椒和米飯。像是這三個食物放在一起,它就會告訴你,可以做出什麼樣的菜,還有這道菜的卡路里,以及消耗了多少能源。」
一群瑞典設計師和大學生設計出2025年,家裡可能會出現這樣的互動式餐桌,食物一放上,顯示營養成分和食譜,還內建電磁爐。雖然少了傳統市場人與人互動、採買的樂趣,但是從挑蔬果到秤重,能夠靠一指神功搞定,不得不說,這就是未來。
《消失的國界》節目播出時間
首播:三立新聞台(六)23:00
重播:三立新聞台(日)10:00、(隔週日)03:00
完整的內容,請鎖定三立新聞台《消失的國界》。加入【消失的國界】粉絲團,一起探索全世界!
https://www.facebook.com/113347522063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