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中心/綜合報導
宮鬥劇《甄嬛傳》裡的各宮小主,在劇中不論橋段或造型,都引起不少粉絲模仿,另外像是熱播古裝劇《延禧攻略》及《如懿傳》,也都有不少人模仿,尤其是「本宮」這句台詞,更是很多人拿來自稱的口頭禪,但事實上在清朝時,並不是後宮妃嬪都能自稱「本宮」。
▲《後宮甄嬛傳》不只紅遍中國,台灣也有高收視率。(圖/翻攝自後宮甄嬛傳)
後宮妃嬪其實也有分階級,皇太后、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每個身分該領多少俸祿、配有多少宮女、該穿什麼服裝、或是如何稱呼,都有一定的規範,不能逾矩。清朝的後宮編制是在雍正時才大致完備,皇后一人,封為超品;皇貴妃一人,封正一品;貴妃二人,封為正二品;妃四人,封正三品;嬪六人,封正四品;貴人、常在及答應皆無定數,依序封為正五品、正六品及正七品。
▲《後宮甄嬛傳》不少埋伏筆的橋段耐人尋味。(圖/翻攝自後宮甄嬛傳)
但即便能被皇上「翻牌子」,卻也也不是人人都能叫本宮,例如嬪以上的才能被稱為娘娘或主子,妃位以上的才能自稱為本宮,至於貴人以下的,則是被直呼職位。至於要如何「更上一層樓」,就得各憑本事,但要是能夠為皇上誕下皇子,母憑子貴,那就更好,而這也是宮鬥劇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