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Ken Watanabe臉書
文/賴不停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或許就是摯愛的親人在你眼前,卻再也不記得你了...
★別以為年輕的你不會失智!
英國阿茲海默症研究所進行的一項研究分析顯示,2015年出生的英國人中有三分之一將患上失智症。「失智症」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那是五、六十歲的事,但其實失智症並非老年人的專利,部分早發病患甚至三、四十歲時就出現症狀。當「今日」的記憶將逐漸消逝,自己的愛人、家人、親戚、朋友、同事、…也會慢慢的被遺忘,而「明日」、明日的明日將是一片荒蕪…。而對於病患,或是周圍的人,都一樣是種煎熬。
★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治癒!
「失智症」目前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治癒,患者很辛苦,照顧者在身心上更辛苦。許多電影也有對此刻畫劇情催人熱淚,如:《我想念我自己》、《被遺忘的時光》、《明日的記憶》、《腦海中的橡皮擦》、《長路將盡》、《被偷走的那五年》...等。
國際失智症協會8月25日發佈2015年全球失智症報告,推估今年將有990萬新增失智症案例,平均每3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今年全球失智症人口為4680萬人,到了2050年人數將高達1億3150萬人。國際失智症協會呼籲各國必須正視這個問題。
而台灣,隨著平均壽命的延長,失智症人口只會逐年攀升,每一個人都有潛在的可能,其徵兆或許是你日常生活上的忘東忘西,也或許是你手機LINE錯頻的那一刻。
▲圖/《腦海中的橡皮擦》電影劇照
★研究:這些性格的人要小心!
日媒報導,最近歐美有些研究發現,「失智症」的發病率可能與個人的性格存在一定的關聯,日本權威醫學教授就進行解析研究,發現以下這些性格的人雖然不是絕對,但提醒可能是高危險族群。
(1)愛挖苦嘲諷別人的人
根據調查發現,喜歡挖苦嘲諷他人、容易對人產生敵意的人,其自身的壓力、脈搏以及血壓也容易上升,除了提升心髒病的發病率,其「失智症」發病率高於一般人3倍。
(2)愛操心的人
尤其是愛操心的女性要注意。根據一項研究發現,愛操心容易增加怒氣,尤其是女性患上「失智症」的風險將增加2倍。
(3)愛宅在家的人
長期不出門,會削減大腦的使用頻率,進而導致血液流通惡化,降低認知能力,而造成「失智症」發病率。
(4)愛美白的人
接受紫外線照射可以促進體內生成維他命D,但現代人為了怕黑,日日夜夜抹上許多阻擋紫外線的防曬霜,不過卻有可能因此造成「失智症」的風險,因為根據法國昂熱大學附屬醫院研究發現,「失智症」患者的維他命D元素含量就很低。現今大多數崇尚美白的人都存在慢性維他命D不足的現象。
(5)急性子的人
對於急性子的人來說,做什麼事都是急急忙忙,比如吃飯狼吞虎咽,實際上,吃飯時的細嚼慢嚥也可以刺激大腦。所以不好好的思考與放慢速度,也可能容易患上癡呆症。
(6)固執的人
固執的人通常就是不愛靈活變通,太過於死板的生活模式可能會提升癡呆症的發病機率。
(7)愛吃麵包的人
小麥在進行品種改良的過程會產生一種名為支鏈澱粉的物質,該物質會對大腦造成傷害,增加支鏈澱粉的攝入量,會進而損傷大腦。對於喜歡吃麵包的人來說,從預防癡呆症的觀點出發,應該盡可能的控制食用量。
(8)冷若冰、淡若水的人
談感情可以促進大腦分泌一種名為神經營養因子的物質,從而促進腦神經細胞再生,產生新的神經迴路,因此,不易產生感情的人,其神經營養因子的分泌量較少,更容易患上癡呆症。
★「失智症」早期徵兆症狀會是什麼?
根據美國失智症協會提出了失智症十大警訊供大家參考,如果發現所列十大警訊時,建議應該立即尋求專業的神經內科或精神科醫師進行完整的檢查和診斷,下列徵兆以阿茲海默症為例,不同類型的失智症出現之徵兆略有不同,可與醫師討論。
(1)記憶力減退影響到生活:
一般人偶而會忘記開會時間、朋友電話,但是過一會兒或經過提醒會再想起來。但失智症患者忘記的頻率較高,而且即使經過提醒也無法想起該事件。因此,可能也會使患者常常重複發問、重複購物,甚至重複服藥。失智患者容易忘記近期發生的事,甚至連重要之日期或事件也會忘記。
▲圖/《明日的記憶》電影(YouTube)
(2)計劃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
一般人可能收支平衡上有時會出現困難,但失智患者在規劃、執行計劃或在處理數字都可能出現困難。例如依照一個熟悉的食譜做菜或處理每個月的帳單時出現問題。他們比較無法專心,且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處理以前熟悉的事情。
(3)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
失智症患者對於原本熟悉的事務常會忘記或遺漏既定的步驟,而無法順利完成,例如數學老師對於加減算數常出錯、英文老師不知「book」是什麼、年輕就開車的司機伯伯現在卻經常開錯路、銀行行員數鈔票有困難、資深廚師炒菜走味等。
(4)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
一般人偶而會忘記今天是幾號,在不熟的地方可能會迷路。但失智患者會搞不清楚年月、白天或晚上,不知道自己身在哪裡或如何來到這裡,甚至會在自家周圍迷路而找不到回家的方向。
(5)有困難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之關係:
一般人可能因白內障而出現視覺障礙,但失智患者可能在閱讀、判斷距離遠近、決定顏色或對比上會出現困難。失智患者可能會誤認鏡子中的自己是另外一個人,而覺得屋裡還有其他人存在。
(6)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
一般人偶而會想不起某個字眼,但失智患者想不起來的機會更頻繁,甚至會用其它的說法來替代簡單的用詞,例如:「送信的人(郵差)」「用來寫字的(筆)」等,部份患者語言理解出現困難。失智患者於會談中可能有困難跟上或參與討論,會談可能中斷、重複或不知如何進行。
(7)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
一般人偶而會任意放置物品,但失智患者卻更頻繁及誇張,將物品放在不合常理或不恰當的位置,例如水果放在衣櫥裡、拖鞋放在被子裡、到處塞衛生紙等。失智患者於東西搞丟之後,無法回頭一步步尋找,且於找不到東西時常指控他人偷竊。
(8)判斷力變差或減弱:
一般人偶而會做不好的抉擇,但失智症患者更頻繁或偏差更大,如聽信成藥等推銷廣告而付出大量金錢,或者買不新鮮的食物,借錢給陌生人、開車易發生交通事故或出現驚險畫面,過馬路不看左右紅綠燈等,穿著打扮可能不適合天候、場合或蓬頭垢面。
(9)從職場或社交活動中退出:
一般人偶而會不想上班或參與社交活動,但失智患者的生活嗜好、運動、社交活動、工作等都逐步減少。患者變得被動,且避免掉許多互動場合。常在電視機前坐好幾個小時,睡眠量比過去大,需要許多催促誘導才會參與事務。
(10)情緒和個性的改變:
一般人年紀大了,情緒及性格可能會有些許改變,但失智患者較明顯,例如:疑心病重、憂鬱、焦慮、易怒、口不擇言、隨地吐痰、過度外向、失去自我克制或沈默寡言、特別畏懼或依賴某個家庭成員等。
▲圖/《被偷走的那五年》電影(山水國際FB)
★要如何「預防」失智症:
目前還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治癒失智症,因此如何預防失智症就成為大眾關心的議題。
(1)多動腦
研究顯示,從事可刺激大腦功能的心智活動或創造性活動,都可降低罹患失智症之風險,其相對風險下降近5成。民眾應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以增強腦細胞間有效的神經鍵結,並儲備大腦認知功能。
(2)多運動
每週規律地從事2次以上的運動,對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都有保護作用,其相對風險下降近6成。
(3)採地中海型飲食
地中海飲食被證實可降低心血管疾病與某些癌症的風險甚至是整體死亡率,同時阿茲海默症發病的相對風險下降約7成。
(4)多社會互動
研究顯示,多參與社交活動可降低罹患失智症之風險,其相對風險下降4成;孤單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增加2倍以上,孤單的生活方式其認知功能退步速度比較快。
(5)維持健康體重
中年時期肥胖者(BMI≧30),其阿茲海默症發生的相對風險上升3倍,過重者(BMI 介於25、30之間)升高2倍。老年過瘦(BMI ﹤18)失智風險亦提高。
(6)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
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腦中風都會增加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許多研究顯示糖尿病會造成記憶或認知的衰退。血壓收縮壓>160mmHg且未治療者,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為血壓正常者的5倍。重要的是,研究顯示控制高血壓可以降低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7)頭部外傷
嚴重頭部外傷是阿茲海默症危險因子之一,腦部曾經受到重創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是一般人的4倍以上。
(8)抽菸
抽菸是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相對風險上升近2倍,而戒煙可降低風險。持續抽菸的人每年認知功能退化的速度較快。
(9)憂鬱
曾罹患憂鬱症者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增加,研究顯示其相對風險值約為無憂鬱病史者之2倍。
▼《被遺忘的時光》歌曲
▲影片來源:YouTube,若遭移除請見諒
◎以上內容依國內外研究報告整理之數據參考,若新研究報告之不同研究方法、對象及結果而可能會有所變動。(資料來源:日媒、台灣失智症協會)
https://www.facebook.com/SETOhMyG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