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怡瑄、蔡効儀/台北報導
金融業被稱為「金飯碗」,就是因為薪水高,年終至少10萬起跳!不少剛出社會的新鮮人都懷抱著行員夢,然而一入行,卻發現還得身兼業務員賣保險、信用卡,如果業績沒達標,不只得寫檢討報告,還會影響考績,而且業績目標還逐年上調,壓力也跟著升高。
來到美式賣場,在門口通常都會出現拉辦信用卡的身影。
民眾:「會有業績壓力嗎?」
銀行人員(變音):「有啊。」
民眾:「有說一天要辦多少卡嗎?」
銀行人員(變音):「他們現在是說平日8張,假日13張。」
民眾:「拉得到嗎?」
銀行人員(變音):「會,還是會有,其實現在已經很飽和了。」
明明是銀行員,卻像個業務一樣在外「趴趴造」拉業績,雖然每辦一張卡,行員或業務員可以抽成200到1000元,但他們認為CP值太低。
金融業被視為金飯碗,就是因為收入比一般上班族還要高,年終至少三個月起跳,超過十萬元,然而這個金飯碗並不好捧,因為還包含了保險以及信用卡業績壓力。
銀行行員(變音):「平常除了自己本身的業務,我們其實還要幫忙行銷理財商品,包括說儲蓄險啊、基金啊,因為每年的業績跟目標,就是只會越來越多不會越來越少,啊如果沒達到的話可能年底考績就會很差。」
原來銀行行員,並不是坐在櫃檯接待客戶就好,對內要寫稽核,對外又多了信用卡、保險業績等壓力,甚至還得背儲蓄險業績,除了拜託身邊親友幫忙衝業績,有時還得自掏腰包。
銀行行員(變音):「買保險的話,一定是先把你熟的人先問過一遍,再來就是去找你認識的客人,就是你知道他有一點實力的話,就是拜託他能不能幫忙,如果再不行的話我們就是自己買。」
行員透露,其實一般公股、私人銀行都有業績壓力,只是私人銀行壓力比較大,待遇卻沒比公股來得好,導致流動率越來越高,想捧好金飯碗,業務能力也必須兼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