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奕均/台北報導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忙碌,有時連喝的水都不夠多,上廁所時就會難免出現一些異狀,像是糞便太硬,或者會出血。但有時這些異狀恐怕是疾病的前兆,要察覺真的沒那麼容易,就連醫生自己都會誤判,最終讓癌症找上門。臺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郁純就分享,自己有位醫生朋友就是血便半年,誤以為是痔瘡,沒想到就醫後才發現是癌症晚期了。
▲女醫師半年血便以為是痔瘡,一檢查才發現是大腸癌晚期。(示意圖/資料照)
疾病徵兆千萬別輕忽!但黃郁純醫師透露,誤判症狀不是只有一般民眾可能會發生,連有專業背景的醫師都可能發生。黃郁純醫師就有一位身為牙醫的學姐,有半年的時間血便,但她一直不以為意,認為自己只是因為工作忙、久坐,所以只是痔瘡問題而已,沒想到血便的狀況都好不了,最後就醫檢查,才發現竟是大腸癌,「她才43歲,但因為一直誤以為是痔瘡,所以拖了半年才來就診,癌症期數就已經比較高了,是非常可惜的。」
根據統計,國人罹患痔瘡率竟高達9成,發生率之高,儼然成了「國病」,大部分人在人生的某一個時段都可能罹患痔瘡。只要罹患過的人就知道,那種痛真的是苦不堪言,而且真的是「有痔難伸」。但的確有不少人會把痔瘡和大腸癌的症狀搞混,黃郁純醫師就教大家如何分辨。
首先,痔瘡和大腸癌的症狀最大不同,是痔瘡的血多是鮮紅色,大腸癌則是暗紅色。再來,痔瘡在經過治療後會明顯改善,但大腸癌就會經常腹瀉或便秘,吃藥治療也好不了,且體重還會減輕。但不論如何,只要發現不對勁,還是直接看醫生比較保險。
▲痔瘡不會發展成大腸癌,但要注意,兩者的症狀可能混淆,因此延誤癌症就醫時間。(圖/翻攝自Pixabay)
另外也有不少人擔心,若是罹患痔瘡,或者痔瘡持續惡化,有沒有可能演變成大腸癌呢?黃郁純醫師表示,痔瘡和大腸癌是沒有直接關聯的,痔瘡也不會癌化,不用太過擔心。只是罹患痔瘡真的也不好受,日常生活一個不注意就可能讓痔瘡找上門,黃郁純醫師提醒,以下都是高危險族群,要特別注意:
1、便祕、腹瀉,不良的排便習慣
2、熬夜、作息不正常
3、纖維及水分攝取不足
4、愛吃辛辣食物
5、久站、久坐、咳嗽、懷孕,使腹部壓力增加
6、從事激烈運動
7、有吸菸習慣
8、有潰瘍病史者
9、酗酒及肝病病人
10、肥胖
11、壓力
最後黃郁純醫師更提醒大家,預防絕對是勝於治療,平時一定要養成多吃蔬果、多運動、多喝水且睡眠充足的習慣,另外也要避免久坐或久站,做點臀部的運動也能幫助血液循環,讓痔瘡別輕易上門。
▲預防痔瘡,不要長時間久坐或久站,多做下半身運動也能幫助血液循環。(圖/翻攝自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