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賴俊佑報導
疫情趨緩,管制措施逐漸放寬,許多國人期待能早日出國旅遊;對此,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分享台日差異,提到台灣經濟充滿活力,就算因為疫情無法出國,仍會在台灣各地旅遊「這種消費能力和意欲,是日本人找不到的」。
矢板明夫在臉書粉專《矢板明夫俱樂部 Yaita Akio》發文指出,台灣人很愛出國旅遊,尤其去日本,2019年疫情爆發前,台灣人前往日本約是500萬人次,日本人來台灣大約200萬人次,他透露某次寫稿因為旅遊人數問題,東京的編輯特地打電話來確認「說我寫錯了、數字寫反了。因為光看數字會認為這是常識,怎麼可能台灣這麼小的地方,有500萬人去日本?」但矢板明夫強調,「消費能力和消費抑鬱,也是台灣社會今後經濟和內需往上衝的一個很大的力量」。
▲矢板明夫寫稿提到2019年台灣人前往日本約是500萬人次,讓日媒驚訝到打電話來確認數字。(圖/翻攝自 矢板明夫俱樂部 Yaita Akio臉書)
矢板明夫分析,台灣經濟是充滿活力的,和日本完全不一樣,雖然兩國很多經濟構造相似,但消費能力很強。他舉例,「5月疫情剛爆發時,看到獅子會的足跡都跟總統的日程差不多,到各地出席各種飯局,相同年齡層的人在日本都是退休的人,在日本基本都不出門的,台灣來自各個年齡層的消費支撑力強」。
另外,居住台灣的矢板明夫覺得有一個現象很奇怪,但也很有趣「雖然大家沒辦法出國,仍然在台灣各地旅遊,有個朋友住在台北,我打電話給他,他說全家要到基隆去住旅館過個夜,想換一下環境。台北到基隆坐個車一下就到,全家一起去住旅館也是蠻貴的,這種消費能力和意欲,是日本人找不到的」。
▲矢板明夫指出台灣人消費能力強,即便因為疫情無法出國,仍會安排國內旅遊。(示意圖/記者劉沛妘攝影)
矢板明夫觀察發現,灣人在吃飯時的話題,圍繞在政治、股票、旅遊等方面,「台灣的朋友掙到的錢全想花掉,要不講投資、要不就想出去玩。而日本,從9月自民黨總裁選舉到10月的眾議院選舉,我發現通膨這個詞,在日本選舉中是個褒義詞,大家希望通膨、趕緊通膨,包括日本的執政黨、在野黨最希望辦到的事,想盡了政策刺激,民眾就是不花錢」。
矢板明夫文末說到,「日本疫情爆發的時候,日本政府每個人發了10萬日圓,如果夫妻二人加上六七個小孩,一下子就領到將近100萬日圓,但基本上都存起來,不太花錢的。兩國民眾對消費的認知習慣,有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