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
33歲的阿健為HIV感染者,感染超過五年,病毒量介於2萬到5萬之間,但因免疫細胞維持在300至400之間,且沒感到任何不舒服,便沒有服藥。某次因免疫力下降引發帶狀皰疹,在醫師的建議下才開始用藥,後續控制良好。高雄榮總感染科主任蔡宏津表示,可以理解部分感染者不想服藥,有些人擔心藥物副作用、嫌麻煩、怕長久用藥傷身,而自行停藥或減藥,不過現在藥物選擇多,若有不適都可與醫護人員討論,一定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藥物。
▲目前抗病毒藥物已可有效降低並穩定愛滋病毒量,蔡宏津主任表示,國際共識是「U = U」,也就是將病毒量控制到200以下,甚至是檢測不到(Undetectable),基本上就不具傳染力(Untransmittable)
藥物選擇三關鍵 病毒量、免疫力、肝腎功能及B型肝炎有無
愛滋病為感染愛滋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簡稱HIV),導致病人免疫力降低,進而出現各種伺機性感染的症狀,因此感染者需要每天服藥,才能控制病毒量、維持健康狀態。目前抗愛滋病毒藥物很多種,健保規範中第一線用藥都是單錠複方藥物,蔡宏津主任說,藥物該如何選擇,要考慮病毒量有無超過十萬(copies/mL)、免疫細胞CD4有無小於200、肝腎功能是否良好及是否有B肝感染。原則上只要有病毒無論免疫細胞CD4數目多少都應該治療。醫師會與病人討論,配合其生活型態以及了解服用保健食品或其他藥物的習慣以避免產生交互作用,挑選出最適合的處方。
治療目標U=U 每三個月追蹤病毒量
目前抗病毒藥物已可有效降低並穩定愛滋病毒量,蔡宏津主任表示,國際共識是「U = U」,也就是將病毒量控制到200以下,甚至是檢測不到(Undetectable),基本上就不具傳染力(Untransmittable)。蔡宏津主任指出,嵌合酶抑制劑降病毒速度很快,1個月就可大幅度降低病毒量,而非核苷酸反轉錄酶抑制劑一般要到3至6個月才會發揮作用將病毒抑制至測不到。除了剛開始服藥後的第一個月外,醫師會每三個月會檢測一次病毒量,追蹤治療情況。
▲高雄榮總感染科主任蔡宏津
若服藥後身體不適 可主動與醫師討論調整用藥
病毒量控制不穩定,通常是因為沒吃藥或沒按時吃藥,蔡宏津主任提到,病人可能因為忘記、疲累、工作轉換等因素影響服藥順從性;另外是藥物交互作用,例如,某些胃潰瘍特效藥或制酸劑會影響治療效果;或是病毒可能會有抗藥性,若病毒量一開始太高,使用療效比較慢的藥物,就可能沒辦法快速將病毒量壓制下來減少傳染風險。
目前藥物可能產生的副作用有腸胃道不適、頭暈、失眠、起疹子等,感染者若服藥後有不適可以主動提出與醫師或個管師討論、調整藥物,如將空腹用的藥物改成飯後服用等以改善腸胃道不適,將睡前藥改成早餐後以改善失眠。蔡宏津主任提醒,並非所有的身體不適都一定與藥物相關,要觀察症狀出現的時序性,是否是用藥後才出現,以及是持續性或偶發性,若為偶發性可能就與藥物無關。
切勿貿然停藥 恐使病毒反撲爆發
新冠疫情期間,愛滋感染者可能會擔憂自己回診時會暴露在感染風險中;但若因此影響規律服藥,可能提高伺機性感染的風險。蔡宏津主任建議,可以至社區指定藥局領藥,或視疫情嚴重程度延後一兩週回診;許多醫院也有開立視訊門診及戶外慢簽領藥,降低感染風險,可多多利用。蔡宏津主任最後強調,貿然停藥反而會使病毒爆發,在用藥上有任何疑慮,一定要與醫師討論。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