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5年整治、補強和拉皮,金門瓊林聚落裡的傾圯殆盡、宛如廢墟的古厝,還有從清朝到軍管時期雜亂無章的街屋,完成整舊如舊,散發生命力,讓瓊林這個千年老聚落展現新魅力。
▲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金門「瓊林蔡氏千年聚落風華再現」專案計畫,執行到110年底完成。第3期工程重點在整治軍管時期街屋,保存傳統風貌並活化再利用。(圖/中央社)
文史工作者指出,瓊林原名「平林」,北宋年間,蔡氏族人從福建同安遷到此地,距今千年;明朝熹宗因平林進士蔡獻臣在朝為官,學問純正,賜里名為「瓊林」。
文化部核准的再造歷史現場「瓊林蔡氏千年聚落風華再現」專案計畫,包括有形和無形文化資產保存,民國106年執行到今年底完成,總經費為新台幣2億元。
▲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金門「瓊林蔡氏千年聚落風華再現」專案計畫,執行到110年底完成。第3期工程重點在整治軍管時期街屋。圖為整治前街屋破敗的樣貌。(圖/中央社)
第3期工程最近完成驗收。執行者里埕設計工坊負責人李秀秀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本期工程重點在整治軍管時期的街屋,除了保存傳統風貌,同時增加盥洗設備、廚房管線等生活機能,讓房子可以再利用。
李秀秀指出,民國50年代,瓊林為軍事要塞,軍方拆除幾棟閩南傳統二落古厝,開闢瓊義路作為交通要道,再興建一批加強磚造建築補償居民,這就是今天瓊林商店街的由來。
其中,「金玉發」雜貨店就是為了開闢街道,硬生生被「腰斬」一半。建築團隊進行結構補強、立面整修,尤其保留被砲彈波及磚塊剝落的外牆,一面牆左右不對稱的紋路,反而意外成為亮點。
▲金門瓊林蔡氏千年聚落風華再現專案計畫完成,軍管時期的雜貨店「金玉發」右邊牆面磚塊遭砲彈剝落,結構補強立面整修後,外牆不對稱的紋路,反而成為亮點。(圖/中央社)
至於3棟清代時期街屋,在軍管時期正立面改變為當代樣式,但建築內部都保留過去閩南式建築面貌;由於現在對面蓋滿房子,建築師封閉窗子改成置物櫃,另外增闢天窗,增加採光,古老的房子頓時明亮不少。
▲金門縣瓊林聚落清代時期街屋,最近完成整治;由於現在對面蓋滿房子,建築師封閉窗子改成置物櫃,另外增闢天窗,增加採光,古老的房子頓時明亮不少。(圖/中央社)
李秀秀說,瓊義路街區整體包括蔡氏宗親古蹟、軍管時期店屋、傳統宅第建築,各種不同時代紋理交疊,不同時期的建築留下不同的痕跡,正是本區風貌特色。
此外,不讓金沙鎮的「沙美摩洛哥」專美於前,這次同時整治了幾間頹屋,並打造木製座椅,民眾可以坐在椅子上,遙想閩南傳統建築結構之美。有些柱子留有國軍駐紮時刻的文字,也成為時代印記。
▲不讓金沙鎮的「沙美摩洛哥」專美於前,金門金湖鎮瓊林聚落頹屋最近完成整治,並打造木製座椅,民眾可以坐在椅子上休憩,遙想閩南傳統建築結構之美。(圖/中央社)
「瓊林蔡氏千年聚落風華再現」成果展展到12月12日。整修後的街屋現在開了幾家文創商品店,文化局表示,雖然有遊客說街屋整治得很活潑有趣;但也有廠商抱怨人潮遠不如陽翟老街,打算成果展後將街屋再變回倉庫。
李秀秀建議培育在地鄉親經營街屋,最好能夠有一位領頭羊帶領,並接納外地人;她認為,只要有好的商品,即使地處再偏僻也能吸引人,深信瓊林老街有機會再現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