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心/許珮絨報導
▲立陶宛因挺台遭中國制裁。(圖/資料照)
立陶宛與中國的關係因台灣問題不斷惡化,中國經濟報復的行為引發關注,歐盟在去年底提出「反脅迫工具」法案(Anti-Coercion Instrument),目的在保護聯盟及成員國免受第三國經濟脅迫,不過新的立法可能需要數年才能完全生效,而甫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法國據傳將提前採取行動制裁中國,以在貿易戰中力挺立陶宛。
歐盟在去年12月8日公布「反脅迫工具」法案(Anti-Coercion Instrument),內容包含實施關稅和配額、限制相關國家貨品進口和投資、禁止採購歐盟出口管制的商品等12項措施,協助成員國對抗第三方國家經濟脅迫的行為。
據《POLITICO》報導,一名法國官員透露,巴黎當局將很快採取措施抵制北京,「反脅迫工具法案仍在談判中,但也許可以提前做一些事情來支持立陶宛。」
自去年5月立陶宛宣布退出中國與中歐及東歐國家的「17+1」合作機制,以及11月允許台灣以「台灣」為名設立代表處(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之後,中立兩國關係愈趨緊張。該位不願具名的法國官員表示,「目前尚不清楚中國對立陶宛採取這種行為的決定性原因是什麼,可能是台灣問題,但也有立陶宛退出中國發起的17+1機制的事實。」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本月5日與德國外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會面時提及中國脅迫立陶宛一事,包含中國要歐洲和美國企業停止使用立陶宛製造的零件或產品,他強調這是德美兩國當前最關切的議題,「這不只攸關立陶宛,也關係到世界上各國都應要能在不受此類脅迫下,決定自身外交政策。美國將與包括德國在內的盟友和夥伴合作,對抗這種恐嚇。」貝爾伯克也說,「作為歐洲人,我們與立陶宛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