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幫助人是什麼感覺?150km的公民課 教授讓學生們改變

記者張雅筑/採訪報導

每一年寒假,方信淵會在網路上募集文具、書籍,再透過全國大專院校學生組成的步行團,透過徒步的方式把愛心送到原鄉部落學校去,每年徒步的路程都上百公里。(圖/方信淵授權提供)

▲每一年寒假,方信淵會在網路上募集文具、書籍,再透過全國大專院校學生組成的步行團,透過徒步的方式把愛心送到原鄉部落學校去,每年徒步的路程都上百公里。(圖/方信淵授權提供)

幫助別人究竟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呢?發現大學生的答案竟是到超商捐款,或是看對方需要什麼就給什麼,讓實踐大學國際企管系副教授方信淵覺得,孩子們雖然知道要行善、做公益,可是卻缺乏同理心和有一種「上對下」的感覺,讓他決定發起「公路上的公民課」,透過徒步走到偏鄉、原鄉,讓學生們從中體驗幫助人的過程,還有成為一名真正的社會公民。

談及實踐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副教授方信淵,相信大家對他一定不陌生,因為他就是日前暖爆許多網友的「教授爸爸」,也就是伸手拉了一把喪父家貧的學生,除了承諾當她的家長外,更在該學生畢業後持續鼓勵她,在她結婚時,代替其父親證婚,感性表示:「如果你願意,我們家永遠都是你的娘家。」讓新娘學生和出席的賓客感動不已。

他就是暖爆國人的「教授爸爸」,實踐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副教授方信淵。(資料照/方信淵授權提供)

▲他就是暖爆國人的「教授爸爸」,實踐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副教授方信淵。(資料照/方信淵授權提供)

對於教育很有想法,希望帶給學生除了課本上的知識內容外,覺得親身體驗、省思更重要的方信淵,其實就是大專院校學生們口耳相傳熱門課程「公路上的公民課」的背後推手。談及為什麼會想舉辦這個課程,方信淵告訴記者,起源是一次課堂上他要學生們分組討論社會議題,一組提出問題另一組設法提供解決方案,「那時候的問題是『東西教育資源不均』,學生提出這個議題後,沒想到另一組學生回答道,『這很好解決啊,只要到超商就可以了,看他們缺什麼東西就寄給他們就好!』」

「其實我聽到後有點訝異,當然學生懂得做公益,這部分很好,只是他們在幫助別人的心態、觀念上有一點偏差,會有那種你要什麼我給你什麼,那種『上對下』的感覺。」方信淵表示,當時發現這個問題時,曾嘗試跟學生討論,其實在幫助人的過程中,會得到遠比被幫助者好幾倍的收穫,學生竟很納悶,覺得對方又不知道是誰幫助的,「怎麼可能會覺得有收穫?」聽到這番回應,讓方信淵決定在寒假舉辦活動,帶領著學生們親自把物資送進需要的東部原鄉、偏鄉部落裡,想帶著他們真正體驗幫助人的過程。

今年花東天氣狀況不佳,學生們不畏風雨徒步到沿途的原鄉、偏鄉部落送愛心。(圖/方信淵授權提供)

▼▲今年花東天氣狀況不佳,學生們不畏風雨徒步到沿途的原鄉、偏鄉部落送愛心。(圖/方信淵授權提供)

今年花東天氣狀況不佳,學生們不畏風雨徒步到沿途的原鄉、偏鄉部落送愛心。(圖/方信淵授權提供)

7、8天的行程全得徒步,背著沉重的行囊、得克服各種顛簸、崎嶇的道路,還有風吹日曬甚至雨林,晚上睡覺的地方不是學校教室就是活動中心,早晨更不是睡到自然醒才出發,而是天未亮就要開始行程,「我想這些孩子,大概一輩子很難得有機會比太陽出來時早起,早8的課要他們準時上都很困難了,可是參與這個活動,得4、5點就起床。」方信淵說,過程中當然很辛苦,但可以看到學生們的改變,參加完後那種心態的成長,真的是最大的感動和意義所在。

「我都告訴學生們,每個人在這社會上不論能力大小都有社會責任,也必須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所以這個公路上的公民課,我把它稱為『社會公民進化旅程』,希望每個學生可以在這路上成為真正的社會公民。」方信淵表示,帶著學生走出舒適圈,沿途150公里的路,讓他們親自接觸偏鄉部落的小朋友、看見受幫助者的感謝、笑容外,也增強他們未來分享與助人的決心。

除了贈送物資,學生們也會依照所學設計課程和小朋友互動,讓這群孩子們體驗不同的教育方式,還有獲得大哥哥、大姊姊的關懷和熱情等。(圖/方信淵授權提供)

▼▲除了贈送物資,學生們也會依照所學設計課程和小朋友互動,讓這群孩子們體驗不同的教育方式,還有獲得大哥哥、大姊姊的關懷和熱情等。(圖/方信淵授權提供)

除了贈送物資,學生們也會依照所學設計課程和小朋友互動,讓這群孩子們體驗不同的教育方式,還有獲得大哥哥、大姊姊的關懷和熱情等。(圖/方信淵授權提供)

舉辦這個活動至今已是第8年,吸引其他大專院校學生參加,在名額有限的狀況下,最後只好透過篩選,選出適宜的30名學生參加。今年的活動已在1/21出發,除了得防範疫情,還有陰雨綿綿的天氣,方信淵說,今年走到現在是第五天,天氣雖然是大魔王,但很感動學生們沒有放棄的精神,一步一腳印的踏在花東海岸公路或縱谷公路上,「其實大學生願意做這些事,真到很難得,希望大家可以替他們加油打氣,也希望透過分享,讓更多人被這氛圍感染,希望有更多人願意加入這行列,改變雖然很微小,但大家一起的話,這社會就會不一樣。」

疫情下要持續這樣的活動當然不容易,除了製作實名制名冊,詳細登錄每位步行團同學的每日體溫、疫苗接種紀錄,也為尚未完整接種疫苗的同學們特別準備了快篩試劑。(圖/方信淵授權提供)

▼▲疫情下要持續這樣的活動當然不容易,除了製作實名制名冊,詳細登錄每位步行團同學的每日體溫、疫苗接種紀錄,也為尚未完整接種疫苗的同學們特別準備了快篩試劑。(圖/方信淵授權提供)

疫情下要持續這樣的活動當然不容易,除了製作實名制名冊,詳細登錄每位步行團同學的每日體溫、疫苗接種紀錄,也為尚未完整接種疫苗的同學們特別準備了快篩試劑。(圖/方信淵授權提供)

回憶這8年舉辦的點滴,方信淵謙虛表示,雖然自己名義上是老師,但其實一路走來,自己反而在學生身上學習到很多,「很深刻一個學生分享,他說,自己整趟旅程最煩惱的就是下雨,所以有天起床,他發現外面下雨就很焦慮,想著該怎麼打包行李,想著怎麼包鞋子、衣服和包包才不會濕,所以整趟路途他都很煩躁,可是當他身上最後乾的地方也濕了後,他說,『我覺得鬆了一口氣,也領悟到,這就是人生啊,遇到什麼困難,其實最糟不過就是這樣!』」方信淵說,其實自己也沒想預設太多能教會他們什麼、學到什麼,反而很多是孩子們從中自己去領悟到,而這也是最珍貴的地方,「比起課堂形式上的老師用講的,或是請講者來演講,還是讓學生意思、意思去安養院等服務,我想這更有意義。」

方信淵表示,希望這樣的課程,能讓每個學生內心種下善的種子,獲得啟發,未來進入職場後,更願意去關心周遭的人事物,甚至他們未來有能力了,也會更願意去幫助別人。(圖/方信淵授權提供)

▼▲方信淵表示,希望這樣的課程,能讓每個學生內心種下善的種子,獲得啟發,未來進入職場後,更願意去關心周遭的人事物,甚至他們未來有能力了,也會更願意去幫助別人。(圖/方信淵授權提供)

方信淵表示,希望這樣的課程,能讓每個學生內心種下善的種子,獲得啟發,未來進入職場後,更願意去關心周遭的人事物,甚至他們未來有能力了,也會更願意去幫助別人。(圖/方信淵授權提供)

✎欲更了解「公路上的公民課」&替大學生們加油:https://reurl.cc/12e4Xp

#三立獨家 Exclusive

【#直播中LIVE】嗨!出發吧來台東 演唱會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