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俄烏戰爭/紐時:烏克蘭抗俄侵略 借助真假摻雜資訊戰

華府智庫研究員辛格表示,在社群媒體時代,資訊戰的成敗在於讓受眾既能接收消息也能追隨「參戰」,認為烏克蘭這次在輿論戰場形同輾壓俄國。(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華府智庫研究員辛格表示,在社群媒體時代,資訊戰的成敗在於讓受眾既能接收消息也能追隨「參戰」,認為烏克蘭這次在輿論戰場形同輾壓俄國。(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雙方在資訊、輿論戰場交鋒也成為這場戰事的焦點。專家表示像「基輔之鬼」、「蛇島勇士」這些故事大多為假,卻能提振烏國民心士氣。

「紐約時報」指出,俄羅斯2月24日入侵烏克蘭沒幾天,網路上就瘋傳一名暱稱「基輔之鬼」(Ghost of Kyiv)的烏克蘭王牌飛行員獨力擊落多架俄軍戰機。

烏克蘭政府官方推特帳號27日在一段伴隨激昂音樂的士氣鼓舞影片分享這個故事,還有這名「英雄」的戰機劃過烏克蘭天空、敵機在他周圍爆炸的畫面。後來連烏克蘭國安局也在社媒Telegram的官方帳號轉發「基輔之鬼」的故事。

拜烏克蘭政府官方帳號之賜,這個烏軍飛官一己之力打垮俄國空軍的故事吸引爆燃流量;相關影片在推特有超過930萬次瀏覽,高達7.17億人透過數千個臉書粉絲群追蹤「基輔之鬼」,Youtube上宣揚這個故事的各種影片合計已超過650萬次瀏覽,TikToK標註#ghostofkyiv這類影片的點閱更破2億。

紐時指出問題在於「基輔之鬼」很可能是虛構,除沒有俄軍軍機被擊落與某一烏克蘭飛行員有連結外,第一批網上瘋傳的相關影片中還被人發現是精美的空戰模擬動畫。

耐人尋味的是,事實查核網站Snopes貼文拆穿造假影片後,一些網友反而罵Snopes,認為就是應該要有這些造假影片,「俄國人信了會怕,烏克蘭人信了會大受鼓舞」。

除「基輔之鬼」外還有「蛇島勇士」。開戰之初「烏克蘭真理報」(Ukrainska Pravda)就發布一段錄音,稱駐守於黑海據點蛇島(Snake Island)上的13名烏國守軍怒罵俄軍後壯烈成仁,這個新聞也是在網路引發大量點閱。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還親自宣布,會追晉13勇士為國家英烈;不過日前烏克蘭官方就在一篇臉書貼文證實,蛇島上駐軍80多人都還健在,已全被俄軍俘虜。

紐時認為,在俄國侵烏戰爭的資訊戰場,烏克蘭一些官方帳號推播真實性存疑的消息、轉載奇聞軼事,不少未經證實的消息後來被證明虛假,儼然事實與神話大亂鬥,雖然烏克蘭的網路宣傳大多聚焦於勇士與烈士來強化抗敵意志,卻仍凸顯一嚴肅課題,即戰爭期間的虛假與未經證實消息該如何管控。

紐約大學專研假消息的電腦專家艾德遜(Laura Edelson)說:「烏克蘭參與一場極經典的宣傳戰,透過故事強化他們所要的敘事,雖有大量假消息,但很多是整體環境使然。」

此時社媒平台的監督尺度也會被檢視。以推特為例,雖然他們的監督機制需處理刻意操弄與誹謗等有害內容,但也說用戶廣傳「基輔之鬼」並不違反規定。

隸屬史丹佛大學的「史丹佛網際網路觀測站」(Stanford Internet Observatory)主任史塔莫斯(Alex Stamos)曾在臉書負責資安。他不諱言,在權衡未經證實或虛假內容的輕重時,社媒公司往往需「選邊站」。

華府智庫「新美國基金會」(New America Foundation)高級研究員辛格(Peter W. Singer)表示,在社群媒體時代,資訊戰的成敗在於讓受眾既能接收消息也能追隨「參戰」,認為烏克蘭這次在輿論戰場形同輾壓俄國。

辛格指出,若不維繫所做所為的正當性、受歡迎性,乃至民眾受難、英勇與成仁故事,烏克蘭就必敗無疑,「不光資訊戰,而是整場戰爭」。

不過也有人舉當年美國為營造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國內氛圍往事,憂心資訊戰出格的危害。

美國「歷史頻道」(History)網站指出,美國總統威爾遜(Woodrow Wilson)為塑造參戰民氣,1917年設立公共資訊委員會(CPI)引導輿論,不乏將德軍妖魔化以向民眾訴求參戰正當性。

當時美國政府雖成功扭轉反戰民意得以參戰,卻也帶來諸多後遺症,像是成千上萬自詡愛國主義的人士開始騷擾和平主義者和尚未成為公民的德國移民,造成只要有一點點反戰,就會招致私刑相待的恐怖氛圍。

中央社
#俄烏戰爭最新消息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