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方將今年的經濟成長目標定為「5.5%左右」,形成節節調降趨勢。有中國學者坦承,這一目標是官方20多年來定出的最低數字。如果前一年目標無法完全達成,當年就要調低成長目標。
▲中國經濟成長目標定為5.5%,是20多年來新低。(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但中國學者強調,如今中國「注重質量」的發展模式,確實對各種經濟政策的約束增加。但進行「有質量的發展」這一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不太可能走回頭路。
環球網報導,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直言,「5.5%左右」這一目標的確是過去20多年來,中國中央政府訂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目標至今「最低的一次」。
張軍分析,2012年前,中國中央政府訂定的經濟成長目標基本都是8%。之後基於經濟過熱、要進行宏觀調控等原因,2013、2014年中央主動把目標適當調低到7.5%。而從2013年至今,中央設定的經濟成長目標「的確出現了不斷調降的情況」,現在到了5.5%。
他認為,GDP成長目標的數據的確逐年下降,是因為現在設定目標時,要考慮前一年實際完成情況與目標的差額。如果前一年未很好完成目標,或只是接近完成,那麼基於「留有餘地」的考慮,當年就要調降經濟成長目標。
張軍說,前些年中國經濟歷經高速發展,體量變大,發展速度放緩是「客觀趨勢」,就像滾雪球一樣,「雪球越大滾得越慢」。
他指出,先前中國中央政府對地方的考核,只單一針對GDP增幅。但近年來考核標準不斷轉向追求更多元和更多任務目標。例如對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這「三大攻堅戰」的完成效果等。
張軍說,中國各地方政府意識到,「三大攻堅戰」的重要性可能超過了GDP成長,加上考核和激勵機制轉變,絕大多數地方政府主動調降了GDP成長目標,必須完成目標的壓力也變小了。因此,如今每年實現的GDP增幅只是接近、但幾乎不再超過目標,這也可能是中央制定的GDP成長目標逐漸調降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