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未歇,國際油價一度觸及130美元大關,學者指出,短期內油價可能飆升至150美元;但下半年隨原油市場供給增加,通膨衍生的緊縮政策開始抑制全球原油需求,油價將止漲甚至下修。
▲學者指出,短期內油價可能飆升至150美元。(圖/中央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昨天表示,美國正在考慮與歐洲和北約盟國「協調」,對進口自俄羅斯的石油實施禁運,以應對莫斯科無端入侵烏克蘭的行為。消息一出,帶動油價飆高,紐約輕原油一度觸及130美元大關。
因應國際油價波動劇烈,中油昨天宣布,加大油價平穩吸收漲幅至50%,不過換算下來,汽、柴油仍各調漲新台幣0.6元,95無鉛汽油價格逼近33元大關,來到32.8元。
台塑化主管接受電訪時指出,因戰爭車輛使用柴油,使柴油成品油與原油價差明顯放大,從過去的18美元攀升至28.8美元,汽油價差也從12美元放大至15美元,航空燃油價差則來到17美元;現在庫存多是1個月前買進。
台塑化主管說,去年原油每桶均價約69.4美元,2012年底來到每桶146美元高點,但年均價約109美元、2013年均價約105美元,現在129美元算是高檔,但若俄烏戰事持續,不排除價格還可能上漲。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短期之內,油價續漲可能性高,主因俄烏衝突的不確定性,若雙邊和談能達具體結果,戰爭早點結束,油價可能停漲;但若情況持續惡化,「漲到150美元也有可能」。
不過,預測中長期油價趨勢,吳大任認為,「不是太悲觀」。
他指出,現在的高油價吸引產油國、石油公司增產,特別是美國頁岩油,回顧疫情爆發之初油價大跌,許多公司不敷成本相繼退出市場,直到油價超過60元美元之後,才開始回鍋生產;而現在油價遠超過生產成本,業者增產動力高,加上頁岩油規模較小、生產難度較低,應會在下半年開出很多新產能。
另外,若伊朗核談判協議達成,每天可生產100萬桶。
換言之,若下半年伊朗提高供給,加計頁岩油、其他生產國產量等,下半年原油供應轉趨充裕,「價格就會止漲、甚至下修」。
從通膨角度來看,吳大任指出,油價飆漲短期內對通膨影響劇烈,「即將公布的美國消費者物價年增率(CPI)應該也不會太好看」,可能增加美國央行升息幅度或次數,衝擊全球經濟,導致壓抑全球原油需求下降,屆時油價也可能下修。
吳大任補充,俄烏問題至少會持續到第3季,除油價飆升加劇全球通膨壓力,由於俄羅斯、烏克蘭也是重要糧食產區,通常冬天結束就會開始生產,若因戰爭無法生產糧食,糧價料將隨之攀高,也是推升通膨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