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鍾志鵬/臺北報導
▲1945年台北大稻埕最美教堂被炸毀,現在呈現不一樣的美。(圖/張才攝影.夏門工作室.簡永彬老師提供)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摧毀不少歷史建築物,見證砲火無情。時間回到77年前,1945日據時代的台北大稻埕。當年有台北最美天主堂之稱的「蓬萊町大聖堂」,二戰尾聲在美軍對臺灣發動的大空襲中被炸毀。天主教堂毀一半,後來經過復原,雖然已改成現代化建築,但內部依然絕美。
▲「大稻埕天主教堂」1945年被美軍炸毀。(圖/聚珍臺灣提供.黑白原圖張才攝影.引用自印象臺灣)
絕美大稻埕天主教堂 康熙御書「萬有真原」表敬意
這張照片是由知名的日治時期攝影家張才前輩拍攝,原本是黑白,後來經過聚珍臺灣古寫真上色還原當時顏色。原名「大稻埕天主教堂」(蓬萊町大聖堂),是台北市的第一座天主教堂。
▲ 1945年台北大稻埕最美教堂被炸毀。圖為 原來的樣子。(圖/翻攝自天主教台北總教區《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手冊)
台灣日據時代史研究專家,簡永彬老師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大稻埕天主教堂」(蓬萊町大聖堂),是1945年二戰最後一年,在盟軍襲擊臺北的炮火下被炸毀,大稻埕天主教堂建於1911年,1914年完工,是當時台北市的第一座天主教堂,成為日治時期台北地區的天主教會指揮中心。
▲ 1945年台北大稻埕最美教堂被炸毀。圖為 原來的樣子。(圖/翻攝自天主教台北總教區《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手冊)
教堂主建築被炸毀一半,十字架還在中間圓屋頂屹立不搖。兩側歌德式尖塔雖仍殘留局部的建築體,可是一樣被炸毀一半,只留下紅磚與斷垣殘壁,與教堂獨有的高拱型門殘痕。
照片中間清楚可見天主教義的「萬有真原」四字匾額,這四字象徵宇宙萬物皆由天主所造,天主乃是世間萬物的真原。這4個字也因為是康熙御書流傳聞名於世,以表達康熙對天主的崇敬之意。
▲ 1945年台北大稻埕最美教堂被炸毀,現在呈現不一樣的美。(圖/張才攝影.夏門工作室.簡永彬老師提供)
攝影師張才在東京沿襲日本攝影術 回台灣記錄下戰火景象
攝影家張才在東京沿襲日本的攝影術,接受當時「新興寫真運動」攝影理念的啟發,除了於中國記錄了當時上海都會風貌之外,回台灣時也記錄下了飽受戰火攻擊的景象,並以強烈的明暗對比與光線,捕捉下當時的面貌。
絕美天主教堂被炸毀 大稻埕的時代眼淚
這座絕美天主教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被美國盟軍轟炸,變成瓦礫。後來原地改建為「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復建是一段教徒堅定信心的故事。根據官網資料,臺灣光復後,教友在戰後的貧困生活中,倍加熱心敬主,紛為重建大堂向天主許下宏願。
▲1945年台北大稻埕最美教堂被炸毀,現在呈現不一樣的美。 (圖/記者鍾志鵬攝影)
經多位神父的奔波推動,終於在1959年舉行動土,1961年工程完至今。後經田耕莘樞機主教指定為主教座堂,奉聖母始胎無染原罪為主保,是為「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
▲1945年台北大稻埕最美教堂被炸毀,現在呈現不一樣的美。 (圖/記者鍾志鵬攝影)
絕美天主教堂改成現代建築 內部依然莊嚴美麗
2022年春天時節,走進前身為「蓬萊町大聖堂」的「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內部莊嚴肅穆,令人有崇敬、寧靜的感覺。聖堂內部保留哥德式教堂的建築結構屋頂尖拱,並以現代線條「雙交尖拱」呈現在聖堂內部。
▲1945年台北大稻埕最美教堂被炸毀,現在呈現不一樣的美。 (圖/記者鍾志鵬攝影)
聖堂祭台上方的馬賽克作品,是藝術家鮑伯先生設計作品。依據「思高 默示錄 第12章」經文而創作:「那時,天上出現了一個大異兆:有一個女人,身披太陽,腳踏月亮,頭戴十二顆星的榮冠….」象徵愛、盼望與關懷。
▲1945年台北大稻埕最美教堂被炸毀,現在呈現不一樣的美。 (圖/記者鍾志鵬攝影)
莫忘歷史戰火無情,「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的前世今生,老照片有無盡的相思與感動。
聚珍臺灣官網:
https://www.gjtaiwan.com/new/?p=28511
▲ 1945年台北大稻埕最美教堂被炸毀,現在呈現不一樣的美。(圖/記者鍾志鵬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