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中心/綜合報導
▲最後狀元劉春霖。(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科舉制度,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選才機制,從隋唐一路延續到清朝,也誕生出了狀元、榜首、探花等名稱。清朝末年的最後一屆科舉制度,其實非常有趣,狀元名叫劉春霖,竟是名字獲得慈禧太后的賞識。
1904年,是清朝最後一屆的科舉,故鄉在河北的劉春霖,在32歲之齡赴京趕考,並拿下了狀元的殊榮。奇妙的是,原本他的書法考卷是排在第二名,但因為第一名的考生,名為「朱汝珍」而獲得機會。
「朱汝珍」的書法小楷讓慈禧覺得非常優美,原本想給出狀元,但一看到名字,讓他想起了「珍妃」,也就是相傳曾被她推下井而亡的妃子,一怒之下就把朱汝珍跳過。此時,排在第二位的劉春霖同樣以優美的書法,贏得慈禧的讚賞,更因為「春霖」這個名字十分吉祥,尤其霖字被認為是能舒緩旱災的吉祥寓意,因此給了劉春霖狀元。
古代科舉考試之中,實力多半展現在字體的好壞上,有時候十分主觀,畢竟皇帝也不會慢慢欣賞考生整篇內容,所以幾乎能進到最後階段的考生,能稱之為「書法大師」。不過,因為名字取得好聽吉祥,加上第一名名字「踩到地雷」而中舉的,從古至今大概只有劉春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