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翁婉瑜、徐湘芸、顧元松/綜合報導
屏東佳樂水風景區曾風光一時,拿下「公共造產」冠軍,但其實公共造產不僅限於風景區,像是泳池、溫泉、商場、停車場、就連行道樹都是公共造產,而其中最賺錢的則是「納骨塔」,像是彰化市和宜蘭壯圍鄉,就曾將公共造產的盈餘回饋到民眾身上,比如發放敬老禮金或是防疫津貼,但也不是人人都有明顯感受,澎湖在地居民則認為,看得到吃不到。
▲屏東佳樂水風景區曾拿下公共造產冠軍,如今卻面臨結束營業的危機。
這裡曾經是名氣最大的「風景區一哥」屏東的佳樂水,80年代創下一年80萬人次入園的驚人紀錄,為鄉公所帶進5千萬收入,一個風景區可以養活全鄉,小孩念書都不用錢。
在疫情衝擊下連續三年都虧損,一度發不出員工薪水,設備壞了也無法即時修,昔日是鄉公所公共造產的金雞母,如今恐怕得面臨「結束營業」的危機。
▲鄉鎮公共造產的盈餘,回饋成民眾需要的補貼。
公共造產是地方自治法付予在地創造財源的辦法,但很難想像最賺錢的原來是納骨塔,在2020年公共造產績優排行榜,納骨塔就占了3個。
千元鈔票多到動員300位里幹事、志工協力分裝,這是彰化市公共造產的盈餘,回饋成春節敬老6千元禮金,另外宜蘭狀圍鄉也把盈餘轉現金,一人1000元的防疫津貼。
▲公共造產不僅限於風景區,其中最賺錢的是「納骨塔」。
宜蘭縣壯圍鄉長沈清山:「這就是公共造產基金,除了用在建設,用在爭取上面補助的配合款,多多少少做一些民眾最需要的時候(補貼)。」
只是公共造產豐厚盈收看的到不見得吃的到,澎湖因為優美的景色帶來龐大的旅遊經濟效應,但當地居民卻說回饋感受不太明顯。
澎湖在地居民:「我也不知道它這些回饋到底在哪個地方,也不清楚不了解。」
但不管是哪種公共造產,出發點都是希望能替地方創造最大利益,就怕無人好好管理金雞母也可能成為賠錢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