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趙雲。(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三國時期著名的吳蜀夷陵之戰,蜀國大敗,劉備在白帝城病逝,臨終前曾留下遺囑,表示趙子龍(趙雲)不可重用。然而,趙子龍身為劉備五虎上將之一,貼身保鑣,除了關羽、張飛2位結拜兄弟,最器重的莫屬於他。原來,2人之間曾出現2大矛盾,階級的差別、劉禪救命之恩等,錯縱複雜的環節,才讓劉備下這個決定。
趙子龍明明是他的五虎上將之一,是劉備的貼身保鏢,除了關羽和張飛這兩位結拜兄弟以外,劉備最器重的就是趙雲。劉備為何在臨死前留下這樣的命令?看完這二人的真實關係,讓你冷汗直冒。
▲桃園三結義。(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公元219年,關羽在襄樊之戰中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但他還沒來得及享受應有榮光,威名就被白衣渡江的呂蒙打破。此時正是關羽意氣風發之時,但他卻大意失荊州,敗逃麥城,最終無奈自殺,這仗讓蜀漢元氣大傷。
關羽作為劉備的結拜兄弟,他的死讓盛怒的劉備決定討伐東吳。為了能夠快速出戰,同為劉備結義兄弟的張飛催促手下趕製白色兵甲,並且多次鞭打士兵。這讓副將張達、范民對他極其不滿,最終2人決定投奔東吳,趁張飛熟睡將他殺害,並割下他的首級去投奔。
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失去2個結拜兄弟,傾盡蜀國軍力卻被陸遜火燒連營,損失慘重,最終不得不選擇撤退。這場戰役中,卻沒看到趙雲的身影。原來,趙雲當時都督江州城,成了留守成員。趙雲身為劉備的貼身保鏢,卻沒跟去出征,原因在於劉備攻打東吳前,趙雲阻止他,這也是劉備臨終前說不要重用趙雲的原因之一。但這並非2人之間唯一的矛盾,早在劉備奪取益州時,2人就有許多不可調和的矛盾。
▲劉備。(圖/翻攝百度百科)
劉備在平定益州後,考量該如何賞賜諸將領,有人建議賞賜房屋田地,張飛、關羽等人都表示認可。但趙雲卻當面提起霍去病北伐匈奴的故事,告誡劉備剛取下成都,還沒得民心就想瓜分百姓田產,這是不行的。當初劉璋在時百姓就對他反感,如今劉備來了不僅沒改善,反而想瓜分他們為數不多的財產,只怕會讓百姓更反感。
劉備雖認為趙雲說的有理,但對他來說更多的卻是無奈,最後只得將自己的話收回。劉備身為將領,取得成就後獎賞部下理所應當,趙雲身為人臣,在獎賞有不妥時勸誡也是責無旁貸,問題出在時機不對。
▲趙雲(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當時劉備心情大好,正準備封賞將領,趙雲給他當頭棒喝,劉備也是要面子的主,怎麼能夠拿他和霍去病相比?劉備一直將趙雲視為愛將,即使心有芥蒂也未曾表現出來。也正因為如此,2人有了第2次矛盾,也就是關羽死後,劉備攻打東吳,趙雲主動勸說,告訴劉備蜀漢的真正敵人乃北方的曹魏政權,而非是自己的盟友東吳。
表面上,趙雲是為國為民,但他忽略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關羽不僅是劉備愛將,更是結拜兄弟,2人關係非同尋常。劉備好兄弟被殺,心中一定想著要報仇,根本聽不進趙雲勸誡,甚至還遷怒趙雲。所以在東征前,劉備將趙雲安置在江州,讓他遠離自己。兩人除有這2個矛盾外,還存在階級的不同導致理念衝突,這也是劉備讓後代不要重用趙雲最主要原因。
劉備出身落魄的皇室家族,在尊卑有別的時代,劉備潛意識會有著封建統治者的思想。所謂的復興漢室其實也不過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皇帝夢。因此,劉備拿下益州後才會想著瓜分百姓的房產。在他看來這沒什麼不妥,一是他覺得自己比百姓更高一等,二是他從來沒體會過普通百姓的苦,不知道田地瓜分後百姓會面臨什麼樣的生活。
趙雲就不一樣了,他出身平民又生在亂世,還沒跟隨劉備之前就吃不少苦頭,深知平民百姓的疾苦。所以在大多數時候,他會站在百姓角度上去考慮問題。劉備要瓜分百姓財產,趙雲當然知道站出來反對不妥,只是他曾切身感受過百姓的苦,才會冒著風險去勸誡。可見,劉備和趙雲之間存在最大的問題,不是趙雲的屢次勸誡,而是階級差距以及價值觀上的不同。
▲劉備託孤。(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只是,劉備無法保證自己死後,劉禪還能制衡趙雲。如果自己死後,趙雲和劉禪出現矛盾,又或者趙雲不願意效忠劉禪,那對蜀漢來說將會是滅頂之災。劉備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才留下不要重用趙雲的遺言。
既然擔心趙雲不會效忠劉禪,直接殺了他不就可以永絕後患?事實上,趙雲對劉禪有救命之恩,而且還不只一次。長坂坡之戰時,劉備在逃亡過程丟下妻子和兒女,趙雲拼命保護下,劉禪及甘夫人才倖免於難。
後來,東吳孫權趁劉備入川時,派遣船隊迎接孫夫人回吳,孫夫人趁機帶走劉禪。當時,獲知孫夫人攜帶劉禪逃走後,趙雲及時追趕,與張飛一同在江面上將劉禪截回。可以說,沒有趙雲,劉禪也可能早就死了。同時,趙雲在跟隨劉備期間,還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漢水之戰等,都取得非常好的戰果。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只因為劉備本人的一些擔憂就殺了這位常勝將軍,未免有些讓人心寒。所以,在劉備看來,不重用趙雲就是最好的做法。更何況,劉備去世時趙雲也不年輕,不再重用他,也等於想讓他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