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許元馨報導
▲指揮中心表示,快篩陽性者才可以做PCR檢測。(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醫療量能吃緊,指揮中心近日宣布快篩陽性者才可以做PCR檢測,不過卻有醫師認為,這種邏輯不合理,應該讓「有症狀快篩陰性者」做PCR,把PCR量能留給這些人,並抓出漏掉的感染者。
根據《聯合報》報導,大台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魏重耀表示,從國外針對快篩進行的研究報告來看,快篩驗出陽性的人,再去PCR的話,有98.5%會是陽性,「其實不必等PCR結果」;不過快篩可能會漏掉25%左右的帶原感染者,因此快篩陰性者不代表無感染性,而他也擔憂,以快篩陰性來當可自由活動的條件,「是否代表漸進式全民感染?」
魏重耀認為,邏輯上來看,應該是有症狀,但快篩呈現陰性者才去進一步做PCR,而快篩陽性可以取代PCR確診,不必再次重複PCR,這樣才是真正保留住PCR量能。
國民健康署前署長邱淑媞也曾表示,快篩陽性視同確診這樣的想法是OK的,但要有相關配套,而必須快篩陽性才可做PCR是不OK的,她提出建議作法,應該是「快篩陽性即視同確診,不要求再做PCR,把PCR保留給有症狀的重症高風險者。」
邱淑媞認為,若要求快篩陽性才准驗PCR,將耽誤高風險者確診時效,甚至因沒有快篩試劑而無法診斷出來,無法用藥。 而且等於重複檢驗,浪費檢驗資源。
看更多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 最新報導: https://bit.ly/37gsay1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防範新冠肺炎,外出時應配戴口罩、勤洗手,出入公共場合落實實聯制,有疑似症狀應儘快就醫,經評估後採檢。
※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