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中心/王意馨報導
▲黃瑽寧醫師透過影片說明,若是孩童出現發燒症狀時的照護方式。(圖/翻攝自YouTube/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本土疫情嚴峻,確診數每日創新高!不少家長相當擔心家中幼童,若是發高燒該如何照護。對此,小兒感染科名醫黃瑽寧表示,其實發燒有時能加免疫力,也能提升消除病毒的速度,不過他提醒若是出現3種情況則必須吃退燒藥來防止其他併發症,同時解釋常見的錯誤退燒方式,引起許多父母共鳴。
近期由於本土疫情升溫,不少孩童感染後出現發燒症狀,讓家長十分憂心。對此,醫師黃瑽寧表示肛溫大於38度、口溫大於37.5度、腋溫大於37.2度就算發燒,他坦言發燒確實有助於提升抵抗力,且高溫不利於病毒存活。不過,黃瑽寧提醒並非要家長不給小孩吃退燒藥或是不可退燒,強調退燒對於「先天性心臟病」、「熱痙攣」、「敗血症」的孩子相當重要,可以避免出現較嚴重的併發症。
此外,他也表示適當的給予退燒藥也能觀察小孩復原狀況及補充體力,若退燒後活動力仍不佳,則可能病情會有變化,必須多加留意甚至送醫。此外,醫生也分享日常容易出現的錯誤退燒方式,像是「用酒精擦身體」、「穿厚衣物逼汗」、「使用冰枕(水枕較佳)」,解釋人體在發燒時需要透過「發抖」來產生熱,若利用冰枕等方式降溫反而會帶走熱能讓身體抖得更加厲害,感到不舒服。
至於,發燒時如何判斷送醫時機,醫生表示「小於6個月」、「高燒超過40度」、「24小時後仍在發燒,同時未併發腸胃或感冒症狀」、「發燒超過48小時」、「退燒仍精神不佳」、「意識不清」、「抽搐」等情況都必續趕緊送往醫院進行治療。
▲不少家長常出現錯誤的退燒方式,讓醫師跳出來說明正確方法。(圖/翻攝自YouTube/黃瑽寧愛+好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