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古芙仙、黃大衛/高雄報導
記憶中的美味!高雄哈瑪星日治時期舊街廓,古色古香是知名景點,當年面臨拆除危機,文史保護團體帶著居民抗爭成功保留,也吸引了居民第三代,今年29歲的黃詩晴返鄉接手外公家的日式老宅開麵店,加入文史團體成為理事的她發現,從小到大街角早餐店,人情和味道始終沒改變!
▲這家50年老店,對黃詩晴來說是特別的味道。
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理事黃詩晴:「我要一份肉圓、米糕還有四神湯。」
剛蒸好的肉圓冒出白煙,粒粒分明油香米糕搭這一碗濃郁四神湯,是哈瑪星這家50年老店標準的一套早餐,也是返鄉遊子內建在心裡的家鄉味。
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理事黃詩晴:「以前我回外婆家的時候,我們不會吃外面,所以對我來講吃外面很特別,所以對我來說這就是特別的味道。」
29歲的黃詩晴4年前回到哈瑪星開店,在每日清晨結束工作的散步中,不知不覺被街角各種早餐香味召喚。
碼頭旁小攤子的簡單古早味蛋餅,大份量還能免費續盤,碼頭工人跟大學生最愛,一賣40年,不變的是便宜價格還有阿姨濃濃的人情味。
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理事黃詩晴:「阿姨他的出手都很大方,所以她每次一盤我都會吃不完,就是被鄰居照顧的感覺。」
▲原本面臨拆除的哈瑪星街廓,經過居民和文史團體抗爭後被保留下來。
小時候嬉戲的這一塊哈瑪星街廓2012年面臨拆除,居民和文史團體一起抗爭,保留下來後古色古香氛圍,假日吸引人潮變景點,返鄉在這開店的黃詩晴本來腦裡只有賺錢,卻在一次又一次早餐散步中發現比觀光更珍貴的寶藏。
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理事黃詩晴:「後來發現他們要的只是一起大家在這邊生活的感覺,生活感,不只是為了要賺錢,我也是為了想要在這邊生活。」
▲黃詩晴返鄉接手外公家的日式老宅開麵店。
黃詩晴加入文史團體當理事,夜晚來臨,她的鍋燒麵店也開門,客人引頸期盼的就是這一碗湯頭簡單的古早味鍋燒麵,這裡是黃詩晴外公家,她接手後保留古樸內裝,維持小時候回憶,更希望客人走進在地生活。
麵店客人:「真的有吃得到大骨熬湯,就是我們一般家裡用電鍋熬很久那種大骨熬湯的味道。」
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理事黃詩晴:「成為巷口的麵店,大家都會來,這是我覺得我心目中想要的。」
家的味道就是心的方向,彷彿共通語言串起哈瑪星日式街廓,老中青三代對在地生活的安心與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