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中研院分析中國認知戰模式 示警年輕人易受干擾

學者表示,認知戰的影響相當複雜,對於公共事務缺乏足夠知識或興趣的年輕人可能更依賴外部訊息而易受影響。(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圖庫)

▲學者表示,認知戰的影響相當複雜,對於公共事務缺乏足夠知識或興趣的年輕人可能更依賴外部訊息而易受影響。(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圖庫)

中共對台實施認知戰模式多元,中央研究院分析,戰場已從實體交流轉為網路、精準投放廣告等新興媒體,像是將資訊貧乏的內容農場轉為內嵌意識形態的知識百科等,值得警惕。

中研院歐美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子偉與國防安全研究院費時2年分析中國對台認知戰的模式,並從認知科學的預測編碼模型來解釋其機制、評估成效以預測未來發展,研究成果7月刊登在牛津大學出版期刊「全球安全研究」(Journal of Global Security Studies)。

洪子偉告訴中央社記者,中國對台認知戰模式多元,過去中國經濟發展強勁時喜用正面宣傳,包含提出多項誘因及促進兩岸交流的措施等吸引台灣民眾,但隨美中貿易戰、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等因素,近年已逐漸轉為「負面情緒的動員」,像是製造假新聞分化台灣民眾以及片面禁止台灣農產品輸入等,都一種對台警告與擾亂的認知作戰。

洪子偉說,認知戰的影響相當複雜,即便大腦不採信虛假的資訊,仍會增加大腦認知處理成本、形成負面衝擊,而對於公共事務缺乏足夠知識或興趣的年輕人,反而可能更依賴外部訊息而易受影響。

洪子偉表示,研究發現,中國負面宣傳方式近年已逐漸進化,像是將原本資訊貧乏的內容農場,如每日頭條(kknews)網站等,包裝成內嵌意識形態的知識百科,可能特別宣傳「美國如何背棄盟邦」、「美國亞裔與非裔如何受到歧視」等「美帝」的惡劣作為,意圖挑撥民主國家的同盟關係。

此外,也有可能是談論生活知識、娛樂、科普等內容,但談到的國家、城市、法規、觀念等也都是中國的,這些豐富訊息主要都是剽竊自中國學術網路或微信公眾號,內容都已經過中共審查,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台灣讀者。

洪子偉表示,網路已成中國認知戰重要手段,也許年輕人數位識讀能力往往較資深公民佳,甚至不少中國的正面宣傳也會被做成梗圖來嘲弄,但由於年輕人使用網路的時間通常都較長,加上受到同儕壓力影響,會使用中國網站、社群軟體如抖音等,其實更容易暴露在資訊操弄風險下,值得警惕。

不過,洪子偉說,台灣對於中國認知作戰的抵抗力並沒想像中來得差,「要警覺但不必過度緊張」,因為每次的認知戰都是民主社會免疫系統的練習,不須針對特定言論控管,才能維繫得來不易的言論自由。

但洪子偉也建議,政府可以透過提高「透明度」、「公平競爭」與「多元語言政策」等來強化民主社會的體質,像是比照澳洲政府定期報告境外勢力活動情況、要求學者與媒體自我揭露中資資助情況、針對有違公平競爭的企業或媒體平台加以限制等。

「反擊也很重要」,洪子偉說,研究也發現,中國對台網路認知作戰在其鎮壓香港民主運動期間銳減,這代表中國沒辦法同時打贏2場認知戰,且極權國家其實本身更害怕認知戰,加上語言的複雜特性,隱喻、影射言論都難以透過機器人控管,一則異議貼文在被刪除前幾小時都有可能達到百萬次點閱,台灣可以加強對中國境內東突團體與廣大維權運動等支持,「從源頭打擊才是根本之道」。

中央社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薄瓜瓜成台灣女婿 新竹南園客棧宴客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