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中國31個省級行政區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均為赤字。 (圖/翻攝自Unsplash圖庫)
地方財政捉襟見肘已成中國全國性問題,今年上半年中國31個省級行政區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均為赤字。分析指疫情多點爆發、大量紓困政策與房地產市場危機都是拖垮地方財政的原因。
從2021年底開始,中國多個地方政府陸續出現財務困難的情形,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以及債務超過風險警戒線等議題,成為輿論關注焦點。隨著今年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再次多點爆發、房地產市場動盪等原因重創經濟,地方財政問題加劇。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粵開證券宏觀研究員徐凱舟今天在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聯名發表評論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國財政同時面臨減收與增支,總體維持緊平衡(短期內維持平衡,但難以持續);部分地區較為困難,各方面壓力與考驗較大。
評論提及,按照收入減去支出的差額計算,今年上半年絕大多數省份的財政缺口較去年同期擴大。浙江、廣東的財政缺口分別從去年同期的人民幣205億元、1618億元變為1252億元、2912億元,均增加超過千億元。過去曾經「一枝獨秀」的上海,財政缺口為18億元,收支差額為史上同期首次出現負值。
文中指出,地方財政收入總體表現低迷的原因之一是受疫情衝擊和留抵退稅的影響。
留抵退稅是今年財政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上半年,全國共完成1.85兆元留抵退稅,相當於2021年全國增值稅收入的29%。留抵退稅為企業提供現金流支援、幫助應對市場衝擊,有利於國民經濟實現V型反彈;客觀上卻會減少地方財政收入,加大地方財政壓力。
文中引述各地的財政半年報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減10.2%;然而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反而成長3.3%。
除了疫情與紓困外,房地產市場低迷與風險也造成土地財政收入大幅下滑,進而使地方實際財政壓力加大。
文章中提及,今年上半年土地出讓收入大幅下降,加上契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等地方稅種收入出現下降。多地接連發生「爛尾樓」事件,地方政府可能需出資協助復工及交樓,對於地方財政無疑是雪上加霜。
文章強調,財政與經濟是一體兩面的關係,目前地方財政收支面臨困境,主要原因在於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等「三重壓力」未根本緩解,疫情下消費意願低落、地產金融風險與市場經營者對於未來的期望較弱,形成負面循環。破除這個負面循環的關鍵在於推動經濟恢復,東部經濟大省有望發揮「穩大盤」、「挑大樑」的重要功能。
這篇評論也提到,隨著疫情緩解和前期政策陸續發揮效力,中國經濟將在第3季開始逐步回升;由於增值稅留抵退稅集中在上半年,下半年財政收入形勢可能好於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