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志鵬/台北報導
▲ 達賴喇嘛給台灣重要啟示:逆境中依然要豁達與喜悅。(圖/翻攝自《喜悅:達賴喇嘛遇見屠圖主教》紀錄片)
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1959年逃出西藏後,至今已經63年。就在裴洛西訪台後,中共軍演期間,達賴喇嘛的最新紀錄片《喜悅:達賴喇嘛遇見屠圖主教》上映。當中達賴喇嘛親自說出當年中國做了一件事,成為他流亡印度的關鍵,而紀錄片中另一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南非屠圖主教則對達賴喇嘛說:「你就像一盞明燈,中國在無意中,把這麼美好的禮物送給世人」。
▲ 達賴喇嘛給台灣重要啟示:逆境中依然要豁達與喜悅。(圖/翻攝自《喜悅:達賴喇嘛遇見屠圖主教》紀錄片)
▲達賴喇嘛給台灣重要啟示:逆境中依然要豁達與喜悅。 (圖/翻攝自《喜悅:達賴喇嘛遇見屠圖主教》紀錄片)
「你就像一盞明燈。中國人在無意中,把這麼美好的禮物送給世人」。---南非屠圖主教。
「也許我們會在天堂相聚,你是虔誠的基督徒,你要幫我進入天堂。」---第十四世達賴喇嘛。
這是兩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佛教-達賴喇嘛與基督教-屠圖的相知對話,兩位深受全球景仰的心靈導師,都一樣經歷一生的苦難。
達賴喇嘛24歲就被迫流亡,60多年來無法回家,卻依然擁有最具感染力的笑聲。屠圖大主教一生對抗種族隔離暴行,目睹人性的醜陋與絕望,卻堅定帶領南非走向寬恕的漫長療傷之路。
《最後一次我們談喜悅》紀錄兩人2015年在印度達蘭薩拉的5天談話-探討喜悅。年近九十的兩位有共同體認:
「人生無法免除必然的苦痛與心碎,但是若能懷抱喜悅而活,即使困苦,也不會變得冷酷,雖然心碎,也不會因此崩潰。」
▲達賴喇嘛給台灣重要啟示:逆境中依然要豁達與喜悅。 (圖/翻攝自《喜悅:達賴喇嘛遇見屠圖主教》紀錄片)
▲ 達賴喇嘛給台灣重要啟示:逆境中依然要豁達與喜悅。(圖/翻攝自《喜悅:達賴喇嘛遇見屠圖主教》》紀錄片)
▲ 達賴喇嘛給台灣重要啟示:逆境中依然要豁達與喜悅。(圖/翻攝自《喜悅:達賴喇嘛遇見屠圖主教》紀錄片)
面對中國面對流亡 達賴喇嘛說:「有愛之處即是吾家」
《最後一次我們談喜悅》紀錄片,有一段關於喜悅的奧義對話:
屠圖主教問達賴喇嘛:被迫和最深愛的國土分開,你怎麼不會陰鬱?
達賴喇嘛回答屠圖主教:因為我淪為難民,反而開啟了新的機會,如果我留在布達拉宮、留在拉薩,有人形容那是黃金牢籠,達賴喇嘛尊者會變成這樣(嚴肅不說話逗笑在場所有人)。所以我個人比較喜歡流亡生活,更有用,更多機會學習、體驗。
如果你從一個角度去看,你會覺得「好悲慘,好傷心」,但若換一個角度去看,同樣的悲劇,同一件事,就有機會能從中學習。西藏有一句話說,「有愛之處即是吾家」。
屠圖聽到這段話回答達賴喇嘛:真是太美了,是真的,這是很美好的話語。
▲達賴喇嘛給台灣重要啟示:逆境中依然要豁達與喜悅。圖 尊者看布達拉宮最後一眼。 (圖/《喜悅:達賴喇嘛遇見屠圖主教》紀錄片)
快樂無法外求,喜悅是一種面對世界的生存方式
《最後一次我們談喜悅》紀錄片也有出版書....
大主教從未自稱聖徒,達賴喇嘛也稱自己只是一介僧侶,他們的人生嚮往,與你我並無不同。兩人的人生看來充滿混亂與苦痛,卻能在其中尋得平靜、勇氣與喜悅。他們說,苦為人所不能免,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面對苦痛,我們都能學會在充滿挫折與苦痛的環境,依然懷抱喜悅而活。
▲ 達賴喇嘛給台灣重要啟示:逆境中依然要豁達與喜悅。圖 尊者初抵印度。(圖/翻攝自《喜悅:達賴喇嘛遇見屠圖主教》紀錄片)
▲達賴喇嘛給台灣重要啟示:逆境中依然要豁達與喜悅。 圖 尊者初抵印度。(圖/翻攝自《喜悅:達賴喇嘛遇見屠圖主教》紀錄片)
達賴喇嘛與屠圖主教強調:為每一天感到喜悅
如何結束一天,上床就寢,這也是修行重要的一環。與許多不同傳統的人一樣,佛教僧侶和基督教修道士都有反省一天的習慣。聖依納爵.羅耀拉(St. Ignatius Loyola)稱之為「日常省察」(Daily Examen),出家人稱之為「迴向」(Making a Dedication)。這裡的修行採取了不同面向,但都包含反省這一天發生的事,用以提醒自己是否做到今天的目標,對自己的好運和福氣表達感激,再繼續人生旅途,朝下一天前進。
▲ 達賴喇嘛給台灣重要啟示:逆境中依然要豁達與喜悅。圖 尊者初抵印度。(圖/翻攝自《喜悅:達賴喇嘛遇見屠圖主教》紀錄片)
▲ 達賴喇嘛給台灣重要啟示:逆境中依然要豁達與喜悅。(圖/翻攝自《喜悅:達賴喇嘛遇見屠圖主教》紀錄片)
▲達賴喇嘛給台灣重要啟示:逆境中依然要豁達與喜悅。 (圖/翻攝自《喜悅:達賴喇嘛遇見屠圖主教》紀錄片)
以下簡要描述佛教與基督教共有的修行方法,反映兩種傳統主要特質。有宗教信仰的人,可以把此法融入禱告中;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不妨以最崇高美好的自我當作關注對象。
1.反省今天。趁睡覺以前或躺在床上的時候,花幾分鐘反省這一天。仔細回想重大經驗、對話、情緒和想法。雖然很重要,但不要太執著於你做了什麼或沒做什麼。重點只是要記下這一天的重要特徵,檢視今天是否合乎你一早立下的志向。
2.關注你的情緒,接受你的經驗。回想這一整天產生的種種情緒,假如浮現負面的想法或感受,單純與之共處就好,不必推開負面的念頭,也不必緊抓住正面的不放。只要承認有這些事發生就夠了。假如你對自己的某些行為感到失望,把手放在心口上說:「我接受我本來的樣子,我和所有人一樣是人,一樣不完美。」注意自己哪些地方未達原本目標,這些就是你能成長學習之處。如果今天發生痛苦的事,你可以溫柔承認這件事說:「那很痛苦,但我並不孤單,每個人有時候都免不了受苦。」
3.表達感激。一天過去最應有的想法,就是感激你這一天經歷的事,甚至是困難重重、但使你得以學習成長的事。假如你有用日記記錄感恩之事的習慣,也許會想把這些事寫下來。
4.為一天感到欣喜。回想一件你今天做了覺得高興的事,例如助人,或在爭吵時保持冷靜。假如想不出來,你可以慶幸自己正在做這項練習。把今天這一天的價值奉獻出去,讓它變成對所有人的祝福。
5.展望明天。最後步驟,你可以把注意力轉到明天,立定志向,決定你想怎麼面對可能來臨的考驗。相信自己有能力應付第二天發生的任何事,今晚就放下擔心,準備就寢。
▲圖 左中右 童年、少年、現在,不同時期的達賴喇嘛。(圖/翻攝自《喜悅:達賴喇嘛遇見屠圖主教》紀錄片)
達賴喇嘛與屠圖主教呼籲:加強慈悲教育
為了增強利他心,我們必須鼓勵自己,要多多考慮自己的所作所為對現在和未來造成的影響。道德、慈悲、廉正和智慧是所有文明的基石。
這些品德必須從孩提時代就開始培養,再經由正面社會環境的道德教育提供系統性支持,就可以打造出比較人性化的社會。我們不能等到下一個世代再去做改變,要自己去努力推展基本人性價值的復興。
如果這世界還有任何的希望,那就在未來的世代身上;但除非我們現在就著手規劃教育體制的重大改革,否則還是不會有希望。
我們必須教育年輕人,以全球的視野實踐慈悲心。老師和父母要灌輸孩子真正的善良人性價值,這會帶來很大的好處。
▲ 達賴喇嘛給台灣重要啟示:逆境中依然要豁達與喜悅。(圖/天下雜誌提供)
本文撰寫摘自天下雜誌出版之《最後一次我們談喜悅》
達賴喇嘛,丹增嘉措(His Holiness the 14th Dalai Lama, Tenzin Gyatso)
是藏族人民和藏傳佛教的精神領袖。
1989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2007年獲頒美國國會金質獎。
1935年出生在西藏東北部貧窮的農家,兩歲被認定為達賴喇嘛轉世。達賴喇嘛長年熱心倡導用世俗方法培養人性基本價值,三十多年來不斷與各領域科學家對話與合作。達賴喇嘛四處遊歷,推廣慈悲、跨信仰理解、尊重自然環境,與世界和平。目前他流亡在外,定居印度達蘭薩拉。
戴斯蒙‧屠圖(Desmond Mpilo Tutu):
2021年辭世,享壽90歲。
南非榮譽大主教,在南非追求正義與種族和解時期成為號召運動重要領袖。
1984年以對抗國內少數白人專權,榮獲諾貝爾和平獎,世稱南非的道德指標。
2009年獲頒美國總統自由勳章。
1994年受曼德拉指名出任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主席,開拓新做法,使歷經內戰與壓迫的國家得以向前邁進。
他是「長者領袖組織」創辦主席,聚集全球領袖商議和平與人權問題。世人公認屠圖大主教是良心的聲音、道德的指標,也是希望的象徵。他深切關懷世界各地人民,教導愛和慈悲。
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形容屠圖是「心靈上的兄長」。
愛爾蘭歌手鮑柏葛爾多夫(Bob Geldof)讚揚屠圖對當權者而言是「徹頭徹尾的討厭鬼」。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稱許屠圖是「道德巨人」。
▲ 達賴喇嘛給台灣重要啟示:逆境中依然要豁達與喜悅。(圖/翻攝自《喜悅:達賴喇嘛遇見屠圖主教》紀錄片)
▲達賴喇嘛給台灣重要啟示:逆境中依然要豁達與喜悅。 (圖/翻攝自《喜悅:達賴喇嘛遇見屠圖主教》紀錄片)
▲達賴喇嘛給台灣重要啟示:逆境中依然要豁達與喜悅。(圖/翻攝自《喜悅:達賴喇嘛遇見屠圖主教》紀錄片)
▲ 達賴喇嘛給台灣重要啟示:逆境中依然要豁達與喜悅。(圖/翻攝自《喜悅:達賴喇嘛遇見屠圖主教》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