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江柏樂表示,台灣人中秋節所吃的食物,大多有歷史淵源與寓意。(圖/江柏樂提供)
台灣人在中秋節經常會吃五種食物,包括湯圓、柚子、烤肉、月餅、楊桃。民俗專家江柏樂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柚子、月餅、楊桃、湯圓,四樣食物都有其由來與含意,唯獨烤肉沒有,但烤肉其實也是華人世界中,台灣人獨有的習慣。」
江柏樂表示,柚子與楊桃屬於中秋節氣時的盛產水果。
楊桃取其諧音,「洋洋得意」、「大洋」,大洋是民初時期的貨幣,吃楊桃是為了發財、趨吉避凶;柚子取其諧音,「游子」、「祐子」,父母盼出外遊子能平安返家團圓;湯圓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取其型、取其音,意指月圓人團圓。
江柏樂表示,其實許多傳統,都是取其諧音,討一個吉利。不過,其實道家不吃楊桃,因為道家認為那是天上星星,不能吃,就像中國佛教不吃釋迦一樣,認為那是釋迦摩尼佛的頭不能吃,其實都是無稽之談。
月餅的起源,則有歷史淵源,起源自元末時期,朱元璋為聯繫各方力量對抗元軍,為躲避元軍眼線,將消息紙條塞入月餅,通知所有的義軍,8月15日起義,後來朱元璋也順利推翻元朝,是為明太祖,朱元璋因此每到中秋,將月餅當作節令糕點賞賜群臣,舉國同慶,月餅也成為中秋時節的必吃糕點。
至於烤肉習俗,江柏樂則表示,「似乎不是歷史上的習俗,而是台灣近代才有的習慣。」
據了解,台灣人於中秋烤肉一事,早已成為傳播學經典案例。中秋節烤肉,最初源自「露營地、樂園」等,於中秋節舉辦營火晚會,賞月、烤肉。但真正廣為流行,是在1986年時,本土知名老牌醬油「金蘭」將醬油與烤肉結合,打出「一家烤肉萬家香」的標語,成功的洗腦式廣宣,讓家家戶戶都在家門口擺起了烤肉架,烤肉香氣四溢,最終成為台灣人特有習慣。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民俗傳說僅供參考,請勿過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