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成也雪巴、敗也雪巴的「登山女神」曾格爾 雪羊:信她的就去吧,就捐吧

文/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曾格爾遭爆跟富商泡溫泉後,引發不小討論與關注。(圖/翻攝自曾格爾 Grace Tseng臉書)

▼▲曾格爾遭爆跟富商泡溫泉後,引發不小討論與關注。(圖/翻攝自曾格爾 Grace Tseng臉書)

曾格爾遭爆跟富商泡溫泉後,引發不小討論與關注。(圖/翻攝自曾格爾 Grace Tseng臉書)

《 只有努力,沒有橫空出世 》

雲中露出一點點的最高峰,就是近來爭議最大的女性登山者,將要前往攀登的世界第六高峰卓奧友,海拔8,188公尺。而因她而起的諸多爭議,也讓八千米的高空,如同卓奧友般蒙上一層雲霧。

這邊不談論她本身,這邊要和大家聊的,是所謂「媒體識讀」中,關於「事實查核」的一點小小應用。

---

兩年以來逐漸從一介素人,被媒體塑造成「登山女神」的她,最近堅定聲稱的「13小時無氧速攀Manaslu(馬那斯盧)」紀錄,遭到各界排山倒海而來的質疑。

原因並非因為小三事件讓她的公領域信用掉到谷底,而是在諸多敲鑼打鼓的「台灣第一」、「世界紀錄」之後,她終於觸碰到了運動界最敏感的神經——「最速」。

「最速」在運動世界中,是一條紅線,一個只能靠天份與努力,逐漸往上爬,才能取得的桂冠。而這個正好與媒體一路捧她的「橫空出世」形象,有著海面與山峰的反差。

就是這個反差,讓她的信用與人設瞬間崩塌。今天我想以這個事件為例,以「事實查核」的角度,讓人們有機會了解為何她早先登頂一座座八千米沒人質疑真假,直到今天才被捲入難以脫逃的造假疑雲:

在「曾格爾」之前,世界第八高峰Manaslu的最速紀錄,剛好就是13小時,我的好友張元植在他精闢的分析中指出:

「目前Manaslu FKT就是13小時,不論性別。由最近幾年很常在攀登新聞看到的義大利攀登者 Cazzanelli François創下(他去年秋天僅用時5小時多從基地營登頂Ama Dablum)。另外,2018年那個滑降K2的波蘭怪物 Andrzej Bargiel,在2014年也單攻了Manaslu,時間是14小時5分。」

這段分析意味著,曾一舉打敗了歐洲世界聞名的菁英登山家,與世界頂尖的極限運動員,成為了猶如登山圈奧運金牌國手的存在。

這種相當於「一個運動素人在五年內從零開始練,五年後就取得一個運動項目奧運金牌」的可能性,比明天大屯火山群噴發毀滅台北還低。如果是真的,那所有以運動為業的選手、教練,都要千方百計和她取經訓練方法了。

誠如各家所言,「登山,是一個沒有觀眾的運動。」我們難以去驗證一個人在山中的行跡,除了靠依然有機會動手腳的GPS軌跡之外,剩下的就是同行者的證詞、其他在場隊伍的證詞,以及最重要卻也難以標準化的——「個人的信用」。

「信用」,才是這種難以證明、舞弊空間極大的運動領域中,最可貴的「認證」。而不是花錢請來的嚮導、隔壁隊不想得罪潛在客戶的商業團所發的祝賀文,以及「開發中國家官員」所發出的、曾出過無數紕漏的一紙「證書」。你叫我相信開發中國家官員的品德,我寧可相信台灣官員願意交通改革(不~

在所有頂尖運動員的養成過程中,從來就不會有「橫空出世」這檔事,一定是循序漸進、一步一腳印。

你可以看見 戴資穎是如何鍛鍊自己、和各路好手切磋,成為台灣羽球天后的成長軌跡。你可以看見陳彥博 從多少年前就開始在超馬的領域努力、投注整個人生,才能在今天有這樣的成就,並一跨領域就在山徑上海放 詹喬愉 - 三條魚。你可以看見8天多跑完中央山脈的古大哥和周青是如何透過兩年多的踏勘、加上縱橫台灣賽事的成績,才摘下這顆鹹鹹甜甜的果實。

一般人可能不太了解,頂尖運動員的世界極其狹小,到最後大家都會互相認識。像這次江晏慶原本其實也有要來支援8天中央山脈大計畫,只是他確診...害我在終點線膜拜大大的期待落空,囧。

這種高手間的互相認識,來自於練習場上的相見、各個賽事的切磋,到最後最好的競爭對手就是最好的朋友,大家一起把一個項目推向顛峰、再巔峰,這才是運動家精神的展現與實踐。

同時,這也是「信用」的養成。就像之前陳彥博一個半小時塔塔加登頂玉山,沒有半個人質疑他,他根本也不需要官方證明、公開GPS軌跡。因為從他身邊的朋友、競爭對手,乃至粉絲,都可以透過他以往的成績、與平日的為人來推估,這個成績是他能力所及沒有錯。

這就是「信用」的威力,這種去核心化、「不可篡改」的認證機制,就是比起比特幣還要古老太多的「人脈區塊鏈」。

而「橫空出世」的曾呢?

沒有,在運動與登山的資歷上,她幾乎是一張白紙。

除了和雪巴一起拍的照片與證書外,什麼都沒有。

當然啦,電腦的區塊鏈是真的無法竄改,而人脈區塊鏈在碰上百年一見的面具大師時,還是會有失準的時候。因此,在運動的世界不光有信用,還有具公信力的「賽事成績」可以證明一個人的能力。由這兩樣東西,建構一個極限登山者的個人價值。

換言之,只要夠頂尖,不可能閉門造車,絕不可能沒有在任何賽場上見過。所謂運動圈的「橫空出世」,指的是媒體、外人從沒注意過的新人突然被注意到而已,而非「連在這個圈子的人都沒聽過,卻一舉打敗所有人」這種誇張的神明顯靈。

然而,台灣頂尖的越野跑者周青,今年在世界最盛大的「UTMB-CCC 環白朗峰超級越野賽100公里爬升6100m」中所獲得的成績,是「380名」,距離世界頂尖越野跑者,還有非常巨大的進步空間。

意思就是說,曾今天「13小時無氧速攀Manaslu」的運動表現,完全可以把在全台灣人見證下,8天多跑完中央山脈的周青古大哥按在刺柏上摩擦。

如果她的聲稱是真實的,那回來台灣絕對能橫掃所有越野賽事,不止屌打台灣最大的戶外YouTuber Beast Runners 跑山獸(已二十幾萬訂閱,無任何戶外自媒體能出其右),更應該有機會,把中央山脈大縱跑的成績,推到7天。

你覺得,能達到這種「碾壓所有你認知範圍內好手」的運動成就、摘下「世界最速」的榮耀,需要付出多長的時間、多少的努力?而曾只有五年的時間,「從0開始養奧運國手還摘金」真有這麼簡單嗎?可能性有多高呢?

我在這個事件應用的「事實查核」基礎,有:

1. 與複數個領域內的專業人士交流(阿果、元植、三條魚)

2. 掌握高海拔攀登的環境資訊(梅樂峰、列寧峰)

3. 對運動成績與運動員世界的理解(古周等人)

4. 數據搜尋(曾的登山與賽事表現紀錄,幾乎空白)

由這四個項目,我推導出她「13小時無氧速攀Manaslu」的可能性奇低無比。然而,讓我最後完全不相信她,甚至開始質疑她整個人格,到先前所聲稱的「無氧登頂K2」是否為真的關鍵,是第五個:

5. 面對質疑不是提出有力證據,如GPS軌跡與Garmin inReach留守網頁紀錄(就是我之前留守赤心巔峰-越野十日挑戰中央山脈時一直發的GPS截圖,相對難竄改),而只是一再重申嚮導合照、出發照、登頂照、認證官證明出發時間等,這些無法證明時間成績的資料。並且,大量刪除自己粉絲專頁上質疑此紀錄、索求GPS紀錄的留言,包含了疑似外國運動記者的質問。甚至威脅提告。

你有看過任何一個運動員,在成績面對外界質疑的時候,不是就事論事討論、有什麼證據給什麼、拿實力洗臉人家,而是不斷刪除一針見血的質問、一直po自己和嚮導的合照、強調開發中國家不嚴謹的認證、無視所有質疑,堅稱自己的「世界紀錄為真」嗎?

我沒見過。

所以事情至此,我已經完全不相信這個人了。

一個人敢公開聲稱取得世界級成就,卻提不出有力證據,也沒有任何成長軌跡支持;那麼,她所說的其他事情,又有多少為真、多少為假?這個反而成為了最大的疑雲。

---

至於為什麼大家在Manaslu之後才開始質疑她的實力與人格?

當然不是落井下石,長期耕耘這塊的大大們受眾跟她的很不一樣,這麼做沒好處。而是,之前她沒有強調「成績」,都只是跟豪華商業團登頂而已,這個真的沒啥好質疑的,任何素人來都一樣。

八千米的真相,就是這麼簡單:隨便一個有能力完成一日O聖、高度適應沒問題的人,在雪巴人商業團的幫忙下,只要有錢,都可到那裡去當客人,八千米一座座的拿。

台灣的八千米攀登在前十年之所以止步不前,根本不是因為「不夠強」,純粹只是因為「想玩的人沒有錢」罷了。

而這個事實,台灣大多數鄉民不願意相信;

阿果、元植講非常多年了,嘴破了都沒人信。

大眾寧可相信無知的媒體說八千米多難多難,

並且和媒體一起從零開始塑造出一個「登山女神」。

由於資訊不對等的關係,媒體永遠只能接收到曾所發佈的「成功攻頂」、「台灣第一」、「世界最OO」的消息,然後憑藉著對山岳的淺薄認識,與台灣普羅大眾對於高峰攀登的英雄刻板印象,大肆慶祝台灣又「被世界看見」。

而這種來自媒體的大肆吹捧,一般人根本不會多做事實查核,吹捧多了,也就這麼信了。最諷刺的是,吹捧曾的媒體,無知到把卓奧友描述成「目前尚末有人類成功攻頂」的山,這兩天的中國時報、自由時報都扭曲了曾的貼文,做出這樣的報導,真的是水準低落到無可救藥。

你所相信的媒體報導,真的來自於專業嗎?還是由無知吹捧無知?

卓奧友,可是入門八千米,只要有五十萬,就算體能水準不及一日O聖,還是人人有機會,PTT Hiking板就有一篇鄉民分享文了。

另外,當一個成就、紀錄被切得越碎、限制條件越多時,很多的「世界最」,也就越容易被達成。

比如說,我是「全世界最年輕登上梅樂峰的台灣人(28歲)」,這個紀錄至今尚未被打破,我仍是「紀錄保持人」。這張卓奧友,也是那時在梅樂峰山腰拍的。

這並不是因為梅樂峰多難,而是因為會去的都是一些比較有年紀和存款的,想要感受高峰攀登熱血的成功人士與長輩;三十歲以內的年輕人,不是還在與房價奮鬥,就是對這座山興趣缺缺。

很多事,只是「因為沒那麼重要」,所以沒人願意砸重本去做而已。梅樂峰如此,金額和海拔放大到商業化八千米,也是如此。

不管她是用什麼方式登頂,只以「山頭數量」論「強弱」,而非欣賞一個人努力的過程,是這個事件所反應出,台灣人功利主義最悲哀的一面。

大多數有高峰經驗的前輩們,之所以之前沒有批判她,純粹是因為「她就是當個客人去爬,也確實是台灣第一個上去OO峰的女生,我們恭喜她取得這樣的個人成就,並為台灣的高峰攀登注入新活水。」而已。

我會恭喜她、轉她的K2文,也是抱持著同樣的心情,高興終於有人要把台灣登山者的眼界從商業八千米解放,也很高興看著有錢人的圈子終於有人願意投入資源玩這個「世界各地富豪早就在玩」的冒險觀光行程。但我現在正嚴正考慮把那篇祝賀文刪除,因為她面對Manaslu的所作所為,嚴重動搖我對該事件的信任,尤其「無氧」這個環節。

而且我的想法一直都沒變,無論她的方式是什麼、有沒有人服務她,八千米毫無疑問是個不舒服的環境,我去過六千米就能想像。願意踏出舒適圈到那種地方受苦受難,這樣的人都能在自己的生活圈寫下動人的冒險故事,豐富自己與親朋好友的視野,無疑是好事一樁,為什麼要批判?頂多自己心底不認可「敲鑼打鼓宣揚跟團登頂的成就」罷了。但今天這個事件,讓我也不太相信關於她任何無氧的說法了,退而只相信有氧的。

然而,當這種「個人成就」的實現,逐漸在雪巴人對客戶的吹捧之下,走鐘成追求「人類成就」的獲取時,所有用來包裝自己的謊言,就在她對攀登世界的淺薄認知中,被赤裸的剝除,最終踩到不可逾越的紅線。

如果今天,她和雪巴人有做足功課,知道世界無氧速攀紀錄的成績,回報一個合理的數字,繼續維持著她「台灣女性第一」的成就,而不輕易妄想「世界第一」,我想,她被媒體重重包裝而成的「登山女神」形象,也不會瓦解至此吧。

成也雪巴、敗也雪巴。

沒有雪巴人幫忙,她無法成為「登山女神」。

但如果沒有雪巴人無度的阿諛,

我想她也不會失去所有有思考能力的人的尊重。

---

近十年來,台灣的教育風氣逐漸有「過程比結果重要」的正面轉型。

但顯然,過去的「結果論」教育,對於社會的影響仍是根深蒂固,才會讓大多數的人無條件相信媒體,只看八千米山頭的數量而不問過程的,把一個原本可以好好分享八千米商業團跟團經驗的「客人」,塑造成「登山女神」、「讓世界看見」,最後讓她迷失在這種被媒體誤導的無知大眾的掌聲之中,追求不屬於她的「強與快」。

很遺憾,台灣仍然是個不重視過程的社會,「欣賞努力的過程」,仍然是我們的教育,需要一起努力的方向。否則,未來我們不知道會讓世界看見什麼東西。

到了今天,仍然願意相信她、支持她的人,就去吧,就捐吧。

或許,就是功夫看多了,相信「打通任督二脈」一夕屌滅苦練多年高手的傳說,也希望自己苦悶的人生,有朝一日也被打通任督二脈而已。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