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天天看手機變胖又變笨!這招10分鐘救大腦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郭家和

(圖/翻攝自潮健康)

▲(圖/翻攝自潮健康)

高密度訊息刺激讓大腦變笨  比吸毒更慘

愈常分心看手機,愈可能增加情緒失控的風險?活在資訊爆炸的當代,3C裝置上永遠有無數推播、圖文、影音、對話通知,24小時對我們的注意力狂轟濫炸。人們以為大腦擅長多工運作,於是總在不同場合中分心處理各種訊息。但是,分心其實更容易引發情緒失控如發怒,甚至會讓智商暫時退化。

『大腦前額葉皮質的工作是連續性的,意思是說,它一次只能處理一件事情……你以為你可以同時搞定這些事情的時候,大腦卻得在短暫幾秒內,在不同的神經網絡間疲於奔命地開開關關,有個正聽著同事報告的神經網絡,以及另一個想著部屬工作的神經網絡。

在這些開開關關之間,是要消耗許多能量的──非常非常多的能量。倫敦大學的八十件臨床實驗更證明了:一般人在如此高密度的刺激下,智商還會暫時下降約十分。要知道,若是吸食大麻菸,也不過下降四分而已。』(見Sebastian Purps-Pardigol:《為什麼企業的事,就是大腦的事?領導的科學與藝術》)

不只令人分心  認知耗竭讓人們更容易發胖

一些科學家認為,過去三十年間大量資訊科技產品的出現,不只讓人們面臨更頻繁的注意力不集中,也可能是肥胖症盛行的原因。由於沉浸在數位影音、社群軟體及線上遊戲等令人分心的事物,對身體形成一種無時無刻的認知超載(cognitive overload),而這種超載會耗盡自我控制的能力,讓人們吃下更多洋芋片、冰淇淋、鹹酥雞和巧克力香草蛋糕。

『當我們的認知耗竭時,就像運動過度的肌肉,緊繃的專注將導致我們的心智過度疲勞,這種過度疲勞的徵兆,像是工作效率不佳、容易分心與發怒,顯示需要持續專注的心智努力,已經耗盡神經能量所需的葡萄糖。

注意力疲勞的解藥與身體疲勞相同──休息,但什麼可以讓心智肌肉休息?嘗試從由上而下控制的費力活動,轉變成較被動的由下而上活動,在一個能讓人安靜的環靜裡放鬆休息。』(見Daniel Goleman:《專注的力量》

(圖/翻攝自潮健康)

▲(圖/翻攝自潮健康)

親近大自然20-30分鐘  助注意力恢復降低皮質醇

大略而言,將注意力從讓人緊繃的事物移開,才可以讓心智肌肉得到休息空間。根據密西根大學心理學家Stephen Kaplan的「注意力恢復理論」,最能讓人休息的環境其實是大自然,接觸夕陽、海浪、山嵐、瀑布,都可以幫助我們從心智疲勞中解放,讓我們恢復注意力與沉著冷靜。接近大自然對身心健康有益,的確有其道理。

密西根大學在2019年的研究也證明,每周3次以上到大自然環境中散步至少10分鐘,就能達到降低唾液中「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濃度最多21.3%的效果。研究團隊觀察到的結果是,每次到大自然中散步20-30分鐘是放鬆效果最好的頻率。然而,在城市環境中散步卻無法得到同等的皮質醇下降效果。

由此可知,坐在咖啡廳用電腦、看手機,偶爾抬頭看窗外路人評點他們的穿搭,下一分鐘還會被老闆、客戶打來的LINE嚇的一驚一乍,這些狀態無法幫助心智肌肉恢復,因為我們仍使用專注力在注意可能需要處理的事物。這也說明了為何寺廟、修道院等禪修打坐的建築,大多設置在可以讓人充份休息、安靜的大自然裡。

不過,一般人想讓注意力休息,倒不需要離群索居或遠遁山林,享受專屬於自己的沉浸式體驗,比如登山、衝浪、玩水、露營、與朋友結伴旅行。只要能「徹底活在當下」的活動,都有助恢復平日被訊息轟炸到消耗殆盡的注意力。

為了大腦健康著想,放下手機跟筆電,多到戶外走走吧。

延伸閱讀:

性格決定健康程度? 樂觀者心病風險降35% 與這「2種態度」息息相關

別再下班躺床耍廢! 追劇滑IG是「無效放鬆」? 專家:做「7件事」才能有效紓壓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