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展房屋網/綜合報導】面對最近市場出現中小建商資金困難,在銀行端出現資金斷鏈的現象。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勝宏認為不動產政策改革迫在眉睫。
憑藉多年在開發、金融、政壇多方的經驗,他向政府提出6大建議,希望可以促進產業發展,為民眾帶來福祉。提醒政府不要用錯誤政策遏止了產業火車頭的動力,阻擋社會居住正義的發展。
▲(圖/翻攝自住展房屋網)
彈性政策才有助益 切莫因打房矯枉過正
第一建議取消18個月內必須動工興建的硬性規定。開發商正常情況下都會想要如期動工,拖延工期對建商來說也會增加成本。尤其面對到工料雙漲的情況,或是地主臨時反悔導致工程過程諸多阻力產生,再控制動工的時間,會讓許多中小型建商吃不消,面臨倒閉的風險,許多人會跟著失業,對市場造成惡性循環。
第二請政府應排除起造人適用課徴囤房稅。建商蓋屋不是囤房行為,如果蓋屋要課囤房稅可能間接導致房屋租金上漲,稅務成本還是會轉嫁到民眾身上。而且,課稅建商並不會直接抑制投資客的投資行為。政府如果重視居住正義,應該修建更多社會住宅也許更有效果。
第三應增加都更容積獎勵。都更和危老重建都是需要正視的社會問題。全台有許多需要翻修的老舊建築,尤其是那些存在安全隱患難以抵抗強震的。政府應提高都更的容積獎勵,從而降低興建成本,讓都更和危老能夠更加快速有效的推動。
第四打房措施要適當。限縮土建融額度衝擊中小建商,面臨資金短缺,取得土地難,恐陷倒閉潮。禁止預售換約可能傷害到的是建商,因為市場明顯轉冷,投資客嗅覺敏銳早已抽身。政府打房應適當,避免對經濟造成二次傷害。
第五疫情鬆綁應快速開放移工。缺工缺料會導致工期難以預料,現在疫情已經趨緩,國境解封在即。政府應開發移工進入,這樣不僅可以解決缺工的問題,還可以在一定程度降低成本,助於小型建商挺過難關。
第六房地合一稅應用於減輕年輕族群經濟負擔。房地合一稅的征收改變了台灣的房地產市場生態。這項稅收應該作為扶持弱勢族群的資金來源。例如最近政府推出的300億租金補貼,讓稅收通過政策可以惠及更多的人,為實現居住正義提供經濟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