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中心/綜合報導
▲雍正在歷史劇中的形象。(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清朝盛世期間,包含康熙與乾隆兩位代表性的皇帝,有許多歷史故事,其中「下江南」就事必提的一環,也成為清朝歷史劇的題材之一。不知道喜歡歷史劇的劇迷是否曾好奇,任期夾在這兩人中間的雍正,為什麼幾乎沒有「下江南」的故事呢?背後或許與他的性格有所關聯。
攤開雍正執政時間,從西元1722年12月20日至1735年10月7日,相較於前後兩位,執政時間短一大截,但歷史評價多半持正面觀點,也被認為是清朝能建立穩定基礎的功臣之一,可惜就是早早駕崩,而關於他的死亡也流傳各種傳聞。
至於雍正為何鮮少離京「下江南」呢?或許就與他登基的正當性與小心翼翼的性格,有所關聯。
歷史專家推測,雍正登基正當性,就成為一項歷史謎團,正因為手段有些陰險,難免會樹立敵人,因此雍正當上皇帝後,大大小小的事情,自然是格外的謹慎。當中又以「八爺黨」為雍正最大隱憂。
所謂「八爺黨」是指康熙時期以八貝勒胤禩為首的權力黨派,是所有朋黨之中勢力最強的一支,在康熙之後的皇位爭奪戰中,就扮演著關鍵角色,在雍正上位後,傳出八爺黨們透過各種方式傳播謠言,讓老百姓認為,新皇帝也就是雍正,真面目是一位殘暴不仁的君主,在資訊不流通的年代,很多人聽聽就信了,一旦信的人越來越多,皇位自然受到威脅。
正因為「八爺黨」與部分勾結政治的傳教士等因素,讓雍正顯得十分不安,也成為他異於康熙乾隆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