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文總《匠人魂》推金門篇 紀錄子婿燈師董騰祥傳承故事

政治中心/台北報導

金門傳統文化中的嫁娶習俗,新郎需準備子婿燈作為禮器,極具特色。不過,隨著時代變遷,製作子婿燈的技藝面臨消逝危機,好在匠師董騰祥毅然決定回家繼承父業,已屆壯年的他轉行從頭學起,白天陪伴父親傳承家業,夜裡自己繼續苦練技藝,開啟了他一生懸命的製燈之路,感人的歷程獲文化總會《匠人魂》拍攝記錄,也成為該系列影片中首位金門匠人。

文總《匠人魂》紀錄匠師董騰祥的故事。(圖/文化總會提供)

▲文總《匠人魂》紀錄匠師董騰祥的故事。(圖/文化總會提供)

為紀錄台灣百工百業豐沛能量、紀錄匠人一生懸命的精神,文總自2017年起拍攝《匠人魂》系列影片,走訪全國各地,在文化部支持下至今已累計完成41支、觀看人次已達500萬,並獲外交部協助翻譯為8種外語版本,向世界傳遞台灣的匠人精神;匠人主題不僅有老師傅,也有新銳匠師,區域遍及全台各地,領域也從傳統工藝、文化藝術、跨足到國防軍事及體育國手,也包括了多元族群的匠人。

文總指出,金門的傳統嫁娶習俗中,新郎需準備子婿燈作為禮器,在婚禮當日由晚輩提著這對燈籠為前導,伴著鑼鼓隊遊街迎親,所以子婿燈也被稱作「新郎燈」,而燈在閩南語諧音為「丁」,有著添「燈(丁)」的涵義。

文總指出,金門「董天補子婿燈」現由第二代接手,1937年日軍登島導致金門與廈門斷航、無法從廈門購買子婿燈,苦無禮器的鄰居求助董天補師傅,喜歡繪畫的他參考汰舊的燈籠,一點一滴描摹古典式樣,並鑽研出獨門工法,成功復刻這項當地婚禮必備的禮器,家中也因此從務農轉向製作子婿燈營生,並開啟了他一生懸命的製燈之路。

當子婿燈技藝面臨無法傳承的危機時,董天補的長子董騰祥接續了這項技法,他原先為家電維修工,收到了來自家鄉父親捎來繼承家業的召喚,58歲回到故鄉古崗,從一開始被嫌手腳太慢,逐步練成一名熟手,他始終謹記父訓「常做手就熟」,八年間他白天陪伴父親,夜裡苦練技藝,「光看你看一百年也不懂,如果沒有親手去動,你一定也不會,就是越做經驗就越好。」2016年董天補辭世後,製燈技術也成為文化局列冊追蹤保存的傳統技藝。

文總表示,匠人魂「金門子婿燈師」感謝指導單位文化部、金門縣政府、外交部、中華電信、華南銀行等單位的支持與協助。影片即日起可於文化總會的facebook專頁等社群平台、YouTube頻道觀賞。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柯文哲羈押79日 檢廉持續追案情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