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國會經濟發展委員會主席納塔路哈告訴中央社,現階段與烏克蘭展開科技合作的一大好處是,新產品或技術「投入前線」實測驗證後,很快就能得到反饋,且相關經驗未來對台灣「可能會很有用」。
▲遭俄軍入侵後,現在不少烏克蘭公司積極研發各種軍事科技。圖為戰爭爆發後的烏克蘭街頭。 (資料照/AP授權)
他提到,在烏克蘭,每一天都有新成立的公司研發、打造無人機及其他可用於軍事的科技解決方案,台灣的「知識和技術或許能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台、烏雙方有很大合作空間。
除了潛在的「軍民兩用」科技合作,烏克蘭鄰近歐盟區,並與歐盟簽有「聯合協議」 (Association Agreement),在此協議框架下的自由貿易協定自2016年起分階段有條件實施,可謂提供烏克蘭作為歐洲共同市場「準成員」的獨特利基,並為外國投資烏國民生工業創造誘因。
不過,一名熟悉當地產業運作的烏克蘭官員告訴中央社,自貿易協定生效以來,受益的主要是歐盟成員國、而非烏國本地企業。烏克蘭有必要擴大發展高附加價值產業,以充分利用相關協議。
隸屬執政黨「人民公僕」(Servant of the People)、35歲的納塔路哈(Dmytro Natalukha)除了是烏克蘭國會經濟發展委員會主席,也是總統諮議機關「經濟重建委員會」成員。他1月底訪問英國約5天,與政、商、金融、學術界人士會晤,討論烏克蘭經濟重建計畫,期間並舉行記者會、會後接受中央社採訪。
納塔路哈表示,烏克蘭正推動建立「迅捷國家」(fast state),以改變國家整體運作方式、讓烏克蘭成為最有效率的歐洲國家之一。為達此目標,烏克蘭必須提升交易效率、排除不必要的交易成本、建設有助創新的自由環境。
提升交易效率與降低交易成本環環相扣。納塔路哈指出,要加速金流、提升交易量,烏克蘭必須排除所有不必要的交易成本,包括貪腐、司法爭訟、顢頇的關務系統、部分尚未數位化的行政管理體系、現金經濟、有待改善的稅務體制。
納塔路哈說,「我們想找出所有痛點和瓶頸、所有拖累經濟發展的因素。事實上,官僚體系、國家本身就可以是民眾和企業的壓力來源」,但與其爭論理想的政府規模或公部門編制為何,不如將討論重點放在如何讓國家「有效發揮功能」。
納塔路哈強調,「我們希望國家能有效率到毫無存在感」。
此外,烏克蘭計劃打造將公部門介入程度降至最低的經商環境,刺激創新。在這樣的環境中,資本、貨品、服務可充分自由流動,且追求數位化。
▲納塔路哈表示,烏克蘭正計畫從「慢速國家」變成「迅捷國家」。(圖/翻攝自Dmytro Natalukha臉書)
俄羅斯去年2月全面侵略烏克蘭。納塔路哈坦言,戰前,烏克蘭基本上是「慢速國家」(slow state),而一旦戰事「結束」,各國對烏克蘭的道德情感支持力道恐怕將明顯衰減,烏方必須持續以行動和論述說服盟友夥伴,烏克蘭是值得投資的國家,「我們可不希望成為戰爭或歷史博物館」。
除了外來投資,納塔路哈提到,烏克蘭還得為可預期的戰後返鄉潮做好準備,包括加緊興建基礎設施和住宅、促進創業和就業,「『人』是我們最重要的資本,我們必須盡全力守護」。
事實上,儘管戰火未熄,烏克蘭的重建工作已開始。納塔路哈評估,戰爭讓烏克蘭的經濟規模縮減約50%、國內生產毛額(GDP)銳減至少30%,但同時也創造了驚人機會:既然許多產業領域必須重新開始,奪得先機的企業即有潛力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形塑產業走向。
同時是國會對英關係跨黨派小組主席的納塔路哈指出,英國在軍援烏克蘭方面膽識過人,在開發市場機會方面,卻比不上德國、奧地利、瑞士、波羅的海三國等國家,來自這些國家的企業已在烏克蘭當地積極尋找機會。
「甚至是現在,我們也努力創造經濟活動和收入」,納塔路哈說。各國提供烏克蘭財政支援,包括用於公共服務和基礎建設支出,但武裝部隊至今仍完全仰賴納稅人支應。此外,部分產業具「火車頭」功能,或者攸關國家安全、其存亡足以撼動整個經濟維生系統,因此重建不能等。
納塔路哈說,他很高興,儘管戰火未歇,仍有外國企業勇於加入烏克蘭經濟建設行列。
納塔路哈透露,烏克蘭同時也持續與國際夥伴討論在境外建構生產設施,待戰後再儘速遷回烏克蘭的可能性。
至於可謂痼疾的貪腐問題,納塔路哈說,烏克蘭當然瞭解這攸關國家的可信度,但他同意記者所言,相關現象與蘇聯、甚至帝國時代「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的集權體制歷史遺產,以及莫斯科長年深入經營的滲透顛覆活動有顯著關聯。
在集權體制下,各種「繞道而行」或「走捷徑」可以是求生或企圖讓日子好過一點的不得不然,法律、規範則被視為奪取權與錢的工具,這樣的社會文化往往隨著時間變本加厲、益發扭曲。
蘇聯解體至今不過約30年,納塔路哈說,從歷史洪流的角度看,30年不算什麼。他有信心,在未來5至10年,烏克蘭將堅定走在「永不回頭」的改革和發展道路上。(中央社倫敦6日專電)
▲納塔路哈對貪腐問題也了然於心。(圖/翻攝自Dmytro Natalukha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