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解封帶動生產製造指數重回擴張區間,在中國設廠的台商表示,生產端恢復正常,但因景氣下滑又逢淡季,景氣端不佳才是問題,和去年情況恰好反轉,盼下半年能重啟旺季成長動能。
由於經濟政策效應及疫情消退,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2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52.6、56.3和56.4,連續2個月位於擴張區間。
台灣電路板協會(TPCA)觀察,去年第4季受到富士康鄭州廠罷工的影響,造成台商PCB製造營收的顯著下滑,但隨著中國大陸官方調整防疫政策,使需求升溫,重回擴張區間,儘管2023年仍是相當挑戰的一年,但受惠於外在環境趨於穩定,各個產業鏈環節都有望實現產值的回升,這將為電子製造業帶來新的機遇和成長動力。
▲中國解封生產正常化,台商直言「景氣不佳才是問題」。(示意圖/中央社)
在中國設廠的PCB產業高層對中央社記者表示,去年在中國力求清零的防疫政策下,生產端可說是干擾重重,只要沒被封廠,就算「閉環式生產」、只進不出,就已經是萬幸。
他進一步說,去年生產端最大問題應該是物流,車負責載貨和供應原物料的卡車只能「點對點」運輸,卡車司機甚至要在車門貼封條不準下車;不過現在隨著中國解封政策出爐,生產端的限制都已經去除,但問題則是目前處於電子業淡季,又加上產業存在高庫存,需求拉貨不大,工廠只需要維持大概8成產能左右的產能利用率。
整體而言,PCB台廠產業高層認為,生產端都已經正常化,只是景氣端出現問題,要看下半年有沒有機會重啟旺季動能,「去年是需求旺,但生產端有問題,但今年恰恰相反,變成景氣下滑,但生產端可以正常運作,所以這兩年都很辛苦」。
TPCA表示,PCB產業有望倒吃甘蔗,預期今年在新一波的AI人工智慧革命下,將帶動的全球高階運算晶片及伺服器的成長,以及在國際碳中和的環保浪潮與美中歐的獎勵政策支持下,電動車的出貨將持續增加,加上今年載板廠擴廠的新產能陸續開出,台商PCB製造表現有望於2023年下半年反轉。
針對中國政府放鬆防疫管制,正新輪胎副總經理羅永勵表示,首波染疫人員已陸續痊癒復工,帶動產能逐步攀升,看好今年疫情趨緩,整體輪胎市場有望優於今年,但通膨情況仍有影響性,需要審慎觀察。
不過,疫情陰霾遠離後,過往「一櫃難求」、塞港的景象大幅翻轉,陸媒財新網報導,隨著全球貿易降溫,空貨櫃堆積在中國各大港口;也有業者指出,中國過去的嚴格清零防疫影響工廠生產,加上中美貿易對峙局面持續,產業鏈轉至東南亞情況加劇,也是導致中國外貿訂單銳減港口空貨櫃成山的原因。
舉例而言,電聲元件大廠美律認為,中美貿易戰和疫情加速企業移出中國(outside china)趨勢不變,美律目前於中國蘇州和中國以外的產能占比仍有8比2,預估2年後越南與泰國產能占比將來到5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