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中心/綜合報導
▲古代戰爭經常利用弓箭,形成萬箭齊飛的場面。(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歷史劇中,經常出現氣勢磅礡的戰爭場面,相當經典,在具備大規模破壞能力的化學武器問世之前,包含弓箭等冷兵器,就是常見的武器。讓人好奇的是,古代士兵通常都有弓箭與盾牌,但明明盾牌能擋住多數的弓箭,那為什麼每逢大戰爭就要拼命地射箭呢?
上戰場的士兵,為了保護自己,除了全身的盔甲之外,往往也會帶上一大片的盾牌,不過以盾牌對上弓箭來說,通常都是「守優於攻」,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弓箭很難射穿盾牌,既然如此,射箭攻擊的意義又在哪裡呢?
其中一大目的,在於「阻擋敵軍攻城」。
弓箭的一大用途,與其說是攻擊,不如說是「最好的防禦」。通常,以守軍來說,為了守住城池,避免敵軍攻入,都會在城池的制高點,拼命往下方射箭,用大量的弓箭攻勢,在拖延敵方軍隊的同時,也能造成對方前線的折損。
雖說,盾牌能擋下大部分的弓箭,但西楚霸王項羽力大無窮,射出去的箭矢,破壞力就相當強大,在他們手中弓箭就成為了能夠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的可怕兵器。
另外一點,則是在於兩者出現的時間不同,弓箭的出現早於盾牌,而盾牌又是到了商朝時,發明了青銅冶煉技術,才大幅強化的盾牌的防禦能力,開啟了守優於攻的優勢,因此在商朝之前,弓箭在戰場上還是略佔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