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隱藏版」癌王只能活8個月年奪7773人命 免疫療法+化療四成存活逾2年

記者黃仲丘/台北報導

膽道癌病友劉先生使用免疫療法與化療後,癌指數和黃疸指數都明顯改善(圖/記者黃仲丘攝影)

▲膽道癌病友劉先生使用免疫療法與化療後,癌指數和黃疸指數都明顯改善(圖/記者黃仲丘攝影)

膽道癌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位置也難以透過一般的超音波檢查發現,一旦確診很多患者都已進入晚期。根據2020年癌症登記資料,初次診斷為肝及肝內膽管惡性腫瘤者共計10982人,當中有7773人死亡。過去治療膽道癌的主要方式僅有化療,患者的5年存活率僅有5%,可稱作「隱藏版癌王」;而國內一項針對60多位膽道癌患者的跨院研究發現,若以免疫療法搭配化療,可將2年存活率提升到25%以上。

根據衛福部癌症登記資料,膽道癌的新診斷人數不斷增加,其中又以60歲以上的長者居多。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膽道癌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加上國人對膽道癌的認識有限,即使已出現消化不良、腹痛、食欲不佳、體重下降,也難以聯想到罹癌可能。多數患者都是等到出現黃疸、全身搔癢、尿液變深或是糞便變淺等明顯症狀才就醫檢查。有高達6~7成病友確診後已是晚期。

義大血液腫瘤部副院長饒坤銘表示,若是在肝外膽管的患者,較容易因為黃疸、腹痛或是在健康檢查時提早發現。但若是在肝內膽管的患者,很多都已經出現腹痛、腸阻塞、腹水等症狀才發現,發現時大多已末期。

根據衛福部癌症登記報告,初次診斷為肝及肝內膽管惡性腫瘤者共計10982人,當中有7773人死亡。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系主任陳仁熙表示,雖然手術切除病灶是治療膽道癌最有效的方法,但僅有不到3成病友可接受手術治療。平均5年存活率10~30%。但無法手術只能化療的病友,僅有2~3成病友的腫瘤有縮小,患者會因為肝功能惡化、重複膽道感染、惡病質和營養不良問題使身體機能大幅衰弱。中位存活期只有8~10個月,此外5年存活率更只有1%。

義大血液腫瘤部副院長饒坤銘表示,2010年治療膽道癌的有效方式僅有化學治療,但一直陷入瓶頸。但到了2022年,由於免疫療法興起,除可針對肺癌、黑色素瘤,也增加了膽道癌的新適應症。國內有一項針對60多位膽道癌患者的免疫治療+化學治療臨床試驗,結果發現,3成病友的腫瘤明顯縮小,平均存活期可超過1年,此外有25%以上的患者,存活期可超過2年。打破膽道癌治療10多年來的困境。

饒坤銘收治的患者劉先生,過去因為腹痛、吃不下、黃疸、睡覺後的床單也泛黃,胃藥吃了很久也沒有改善,女兒察覺不對勁,將他帶去看醫師,才知道罹患了膽道癌。劉先生發現時已經無法開刀,因此加入臨床試驗計畫,使用免疫療法搭配化療,治療不到一年後腫瘤明顯縮小,持續3年多後,原本10.5公分的腫瘤也剩只下2~3公分。他表示,很幸運在治療後10週,又能恢復正常生活。

陳仁熙表示,國人膽道癌好發率明顯高於歐美,膽道癌有9大風險因子,包括:長期導致膽汁鬱積的疾病;罹患容易原發性膽管炎或潰瘍性結腸炎等容易造成膽道反覆發炎的疾病;有慢性B肝、C肝或肝硬化;特定肝吸蟲或感染,如中華吸蟲;經常接觸戴奧辛、多氯聯苯等有害物質;膽管良性腫瘤如膽管乳突狀疾病;肥胖;糖尿病;抽菸、酗酒等。

饒坤銘表示,若是上述高危險群,有膽道結石的患者,也可能造成膽囊內膜慢性發炎,也需要定期追蹤,建議50歲以上者,可定期做腹部超音波,若懷疑膽道內腫瘤,建議可做電腦斷層檢查,及早發現。

饒坤銘表示,目前治療膽道癌,雖然已有免疫療法合併化療等新療法,但由於患者每三週要打一次針且不能間斷,一年下來可能得花超過100多萬。目前國內自費治療的患者已約有百例以上。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直播中LIVE】嗨!出發吧來台東 演唱會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