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佩琪/台北報導
▲刑事局列出詐騙集團企圖誘騙賣家的對話,手法。(圖/翻攝畫面,下同)
網路購物詐騙不只買家會被騙,近來不少賣家也被盯上,遭假賣家、假銀行以「無法下單」為由誘使簽下不明「金流協議」等,被騙鉅款。刑事局統計也發現,光3月間,解除分期付款詐騙就349件,比去年同期增加25.99%,提醒民眾千萬要提高警覺。
刑事局表示,北部一名女工程師接到一郭姓買家透過Messenger表示,要購買女工程師在網路上販售的外套,女工程師將蝦皮購物的商品連結傳送給郭姓買家後,對方卻表示無法結帳,反傳送一宣稱須線上簽署的協議連結給女工程師。
女工程師不疑有他,點擊連結並進行線上簽署。20分鐘後,接到一自稱銀行客服以「+8862-2361575」的號碼來電,要求女工程師另簽署一「蝦皮銀行協議」,並轉帳12元到指定帳戶進行身分驗證,該筆交易失敗會回沖到原本的帳戶。
接著客服又要求女工程師依指示,操作轉帳到指定帳戶並用其他帳戶來關閉個資,女工程師因此接連以網路銀行轉帳11筆,直到發現自己帳戶未有回沖款項,向「客服」詢問卻再也聯絡不上,這才驚覺被騙,損失總計多達58萬元。
另一名張姓公務員則是在網路上賣手機,接到一李姓買家詢問還有沒有貨。待張男傳送商品連結給對方後,對方反傳一「訂單無法結帳」的圖片,並附上一串網址,要求張男點擊並簽署「金流保障」才能進行交易。
張男簽完,便接到自稱銀行技術部門來電,要求按指示匯款,張男因此以ATM操作24筆,總計43萬元到對方指定帳戶,但錢都轉過去了,對方卻失聯,張男才發現自己遇到詐騙。
刑事局表示,總結這類詐騙有幾個特點,會先透過賣場聊天系統或臉書Messenger、Line聯繫賣家;再宣稱無法下單、結帳失敗,反提供所謂客服連結,或是ORCode、LineID給賣家。
之後由假銀行、假客服上場,以「賣家未簽署金流服務或協議」等名義,要求賣家提供姓名、電話及帳戶資料。最後便誘騙賣家依指示操作ATM或網路銀行匯款。
刑事局也提醒賣家,如果接到來電顯示開頭為「+2」、「+886」等電話為詐騙電話。聽到「解除ATM設定」、「簽署金流協定」、「帳戶認證」'「開通正品服務」等關鍵字,也請立即掛掉,因為這些都是詐騙用語,千萬提高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