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今周刊/鴻海╳夏普 不完美交易解密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撰文/今周刊整理

一樁耗時4年長跑的鴻夏戀、台日史上最大購併案,眼見著要進禮堂了。但劇本卻非這麼完美。

今年2月24日早上,一份電子郵件傳進鴻海土城辦公室的電腦。這份文件像一顆原子彈,炸亂鴻海與夏普原本協商的簽約程序,破壞了郭台銘認定是十拿九穩的購併劇本。遠在中國的郭台銘,知道這份清單之後「氣瘋了」。

劇情發展讓許多參與過國際購併案的會計師直呼:「這實在不可思議。」但凡一樁國際購併案,不外乎經過三階段:第一階段開放有意的買家,賣方會提供粗略的資料,據此決定誰能取得資格,簽訂意向書;第二階段,合格買家可進入細部實地查核,賣方此時會提供進一步資訊,供買家評估,提出買價;到了第三階段正式簽約前,雙方已經有交易草約可參考。而且草約中所涉及的賣方各項文件、財務資訊一定是符合有共識的合約,照理,夏普不可能在董事會前一天,又寄出新的清單文件。

但鴻海事後所發布聲明,表明清單「其中的絕大部分內容,雙方過去協商時從未被提出或告知。」換言之,鴻海認為這是一份事前不知情,而未納入評估的或有負債。

為了郭台銘之怒,夏普社長高橋興三在2月25日率員飛到深圳,想當面解釋,但並沒有第一天就見到郭台銘。理智告訴郭台銘,5890億日圓非同小可,儘管盛怒,更須步步為營。

29日一早,鴻海浩浩蕩蕩的百人查核部隊,再度開進大阪的夏普總部,包括鴻海各事業部門人員、財會人員、購併案顧問JPMorgan、法律顧問,分組針對這份清單,展開查核工作。到本刊截稿為止,查核才展開第二天,鴻海內部人士對於這次查核會不會改變鴻夏戀的結果,「完全沒有答案」。

09年,為了進軍太陽能產業的友達,曾經以1.25億美元買下太陽能矽晶圓廠M.Setek逾半數股權,卻在入股後參與經營發現,M.Setek「或有負債」規模比當時實地查核時要多出許多。處在產品價格變動劇烈的電子產業,「或有負債」是購併時難以掌握的風險。

再看群創購併奇美的隔年,奇美一樁歐盟反托辣斯的價格調查案結果出爐,歐盟判定奇美須付出3億歐元(以當時匯率計算,約新台幣128億元)的賠償金,帶給群創始料未及的損失。如今殷鑑不遠,萬一夏普的或有負債也有類似地雷,足以讓鴻海吃不消。郭台銘多次告誡集團內部,絕不可以再犯購併奇美電時同樣的錯誤,「要把奇美當借鏡」。

只不過,嫌貨才是買貨人,如果鴻夏戀交易走得下去,清單事件正好成為郭台銘用來換取更好條件的武器。

一位日資企業高層也直言,「如果不是因為夏普快倒了,鴻海哪可能有機會。」郭台銘偏就是在日本社會一片不可能中掌握機遇、創造機會。他堅信以鴻海的績效、布局、客戶當靠山,絕對能帶夏普走出新局。

郭台銘非夏普不可是因為,夏普手上握有鴻海夢寐以求的東西;而夏普能否避免破產、避免員工被大量解雇、避免旗下事業體被大卸八塊,也只能選擇投入鴻海的懷抱。夏普堪稱是全球液晶技術的先驅者,累積長達40年以上的液晶顯示器光電研發經驗,讓夏普的面板研發製造技術,能與當前技術領先者的韓廠三星與LG三足鼎立。夏普擁有的IGZO技術獨步全球,被許多追蹤鴻海分析師認為是郭董志在必得買夏普的重要原因。

如果夏普買成,郭董馬上必須面對嚴峻的課題在於:如何打破封閉性、排外性極強的日本大企業官僚文化,注入鴻海基因,讓夏普脫胎換骨,務求在最短時間內縮小虧損並轉虧為盈。

因為,如果做不到的話,買成夏普後,鴻海將持有夏普44.5%控制性股權,如果夏普像上個年度一樣虧損新台幣660億元來做試算的例子,鴻海就得認列44.5%損失,即290億元損失,等於稅後EPS(每股純益)少了1.85元。這種損失,鴻海財務體質雖可承受得起,但勢必對已經呈疲弱的股價造成極大殺傷力。

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002期)

延伸閱讀》

鴻夏戀:郭台銘教我們的三件事

日本職場很不酷

日經併金融時報 媒體霸主生死戰

台達電這樣做併購 台灣企業必學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柯文哲羈押70日 不提延押抗告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