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得如何製造快樂嗎?希達樂教你:丹麥幸福學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謝明彧 攝影/黃菁慧

丹麥是世界上幸福度最高的國家之一,2012和2013年拿下聯合國「世界幸福報告」榜首。很多人都認為,幸福就是人生成功圓滿,但「成功」該怎麼定義?感覺成功(feeling of success)又代表什麼?

11歲就立志要從事旅館業,40歲前就當上了凱悅酒店集團(Hyatt Hotels & Resorts)歐非中東區企業溝通總監,而且因為表現傑出,主管已經預告,最重要的北美市場也會交由你負責,這是所有旅館人夢寐以求的機會。

如果這時你說,「我想把我成長經歷寫成書,和所有人分享。」大家一定會贊成,畢竟這樣的生涯軌跡,看起來就是值得學習的人生勝利組;但如果你接著說,「然後我想辭掉工作,去全世界演講我書中的內容。」這時一定會出現許多勸阻的聲音:「這樣太衝動了啦!」「寫書演講能賺到錢嗎?你太不切實際了!」

你會繼續留在原本的職涯路線上,還是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放棄過去、重新出發,從旅館人成為專職演說作家,這是《幸福好日子》作者瑪琳娜·希達樂(Malene Rydahl)的選擇。

「不覺得可惜嗎?」面對這樣的詢問,希達樂笑著反問,「能到全世界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想法,不是超棒的嗎?為什麼要覺得可惜呢?」能正面面對內心目標,來自於希達樂對自己人生「選擇的自信」;這份自信,源自出身世界最幸福國家之一丹麥的她,從小到大成長環境中所建立起的價值觀。

選擇自由:不做最好,而是做自己

希達樂回憶,9歲時自己和爸媽宣布:「我要做丹麥的大使」。

希達樂的父母,並不把這當作小孩的玩笑話隨便敷衍,而是仔細向她解釋那是什麼樣的工作,並強調如果想被派駐到倫敦或巴黎,得先在許多遙遠的國家待過,而那些國家可能並不是她夢想造訪的地方。他們把這份工作的優缺點,如同對待成年人般,真實地對9歲的她呈現。

11歲時,希達樂宣布改要從事旅館業。於是,父親安排她和城裡最高級飯店的經理見面,並要她事先準備好問題。旅館經理告訴她,做這一行週末和晚上都要上班,還有許多辛苦,不是傳統觀念裡的那種職業模樣。

希達樂說,這就是丹麥的教育方式,「並不要求小孩變成社會菁英,而是讓人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學校、家庭則是從旁提供協助和資訊,讓當事人有辦法盡可能做出周全判斷。

「不做最好,而是做自己。」希達樂說,這是丹麥社會給她最重要的一個觀念,也是一個人自信的來源。因為只要秉持這個原則,就能更清楚地看見每個選擇的優點與缺點,而不會過於放大優點、或恐懼失去。如此一來,就能讓自己更真誠地面對不同選項,並對選擇負責。

夢想實際:接受風險,對期待務實

丹麥在11世紀,曾是歐洲版圖最大的國家之一,但在與其他國家一次一次戰爭中,國土不斷縮小。曾有過偉大的輝煌,再一點一滴地失去,這也使得丹麥人對人生困境有著務實的態度。

「要適度」(alt med made)、「還不錯」(ikke saadaarligt)、「很好了」(godt nok)都是希達樂從小聽慣的話,也反映丹麥社會對人的期待:一切都很好,即使不是最好,也還算過得去,「對人生抱持務實態度,甚至是低度期待,讓我能更正面看待每個選擇的優點,而不是缺點。」

例如面對各種選擇時,不預先判斷好壞,而是先去嘗試,找出自己在不同工作內容中的感覺。畢竟薪資再好、福利再優,很多事情還是唯有身處其中,才會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喜不喜歡。

在決定轉職成為演說作者前,希達樂是這樣反覆自問:「放棄現有工作,最壞會如何?」會變得沒錢?會找不到工作?會得不到肯定?到最後她發現,的確,這些都可能發生,但離開凱悅,也不會死人嘛!這不是失業,而只是「get another job」,「就算成果不如預期,也不會是錯,你只是找到另一個自己!」

「人生最大的風險,就是不去接受風險,」希達樂說,很多人都希望有人能幫自己做出最正確的選擇,但「Who you are?」「What you are?」「What you want to do?」都不會是一個簡單決定,唯有用務實的態度,認真思考與面對,才能找出不後悔的答案。

在相信未來前,先相信自己

當然就算如此,多少還是會接收到一些反對聲音,但希達樂說,如果你已經認真想過要達成的夢想,就不要恐懼,因為「在相信未來之前,你一定要先相信自己,因為你就是未來。」

「真正的幸福,是知道自己在想要的方向上前進,」希達樂說,愉悅不等於幸福(pleasure is not happiness),外在的享樂可以讓人愉悅,但如果不是出自內在穩固的自信,而是透過外在不斷的刺激,人就會把自己的價值交給外界評斷,「這時候,人就會因為習慣現有,而不斷覺得不足,今天的快樂也就會在明天變平凡。」

這就是為什麼人得相信自己,如果你不先種下夢想的種子,自己做出小改變,帶動自己前進,也就無法影響別人,去創造真正的改變。

就像希達樂決定轉職,也是在繁忙的旅館工作中,有紀律的進行寫書計畫與相關作業。當書完成了、發行了、有不同語言的翻譯、有各地的演講邀約,每一個小成果,都能讓周遭的人更相信這個轉職值得支持。

「只要影響5個人,就能創造改變,」希達樂說,你無法一開始就改變不贊同你的人,你只能改變自己,用各種小改變、小進度做自己,隨著不斷前進,力量和魔法就會從你內部產生,最後讓你真的走出自己的路。

(本文摘自《30》雜誌2016年3月號《黃金產業新工作,跨境電商》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