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潘靚緯/台中報導
▲34歲的閻家欣高三時被診斷罕見疾病罹患罕見疾病「脊髓惡性星狀細胞瘤」,癌細胞逐漸擴散至胸椎侵蝕脊髓,腫瘤每年復發導致他背痛加劇。(圖/亞大醫院提供)
家住桃園34歲的閻家欣,高三被診斷出罹患罕見疾病「脊髓惡性星狀細胞瘤」,癌細胞逐漸擴散至胸椎侵蝕脊髓,一邊對抗病魔,一邊努力當刺青學徒,夢想要出國比賽,但造化弄人,比賽前夕他的癌症復發,雙腿無法站立癱瘓,癌細胞逐漸擴散全身,每天都必須忍受劇烈背痛。由於他經濟狀況不佳,無法進行高額手術,亞大附醫副院長林志隆得知後,籌辦音樂會募款獲得100萬元,幫助閻家欣完成手術,減輕疼痛,出國的夢想也露出曙光。
▲閻家欣夢想能出國比賽,靠組裝模型賺取微薄收入,維持雙手靈活度。(圖/亞大醫院提供)
亞大附醫副院長林志隆表示,閻家欣高三時出現背痛、雙腳無力症狀,被診斷出罹患罕病「脊髓惡性星狀細胞瘤」,經手術、放射治療,大二時再度復發,雙腳疼痛無力,癌細胞更侵襲到脊髓,導致他必須坐輪椅,因背部劇烈疼痛,每天都必須要到醫院打止痛藥物。
無法行走的閻家欣,原本想出國參加刺青比賽翻轉人生,可惜受到疫情及癌細胞擴散影響,父母親散盡家產為他治病,加上龐大醫藥費讓他卻步,不過他不服輸,藉由組裝模型賺取微薄收入自立更生,來保持雙手靈敏度。後來他輾轉到亞大醫院神經外科求診,透過切除腫瘤手術維持雙手功能,同時也減少痙攣性疼痛。
日前閻家欣得知有種新型「脊髓電刺激療法」,可以減少5到成疼痛,並減少藥物服用量,也能延長睡眠時間,提升生活品質,無奈該裝置金額龐大,實在負擔不起,出國比賽的夢想更加遙不可及。
亞大醫院副院長林志隆指出,「脊髓電刺激療法」原理是在患者頸椎或胸椎放入一條細小的電極導線,並連接埋於鎖骨下方的神經刺激器,經由神經刺激器透過電極發送微量電波,抑制從患部傳送到腦部的疼痛訊息,以降低疼痛感,對身體不會有不良影響,也不會傷害神經組織,唯一缺點就是金額昂貴,多數人難以負擔。
▲▼亞大附醫副院長林志隆(圖上)得知閻家欣狀況,籌辦音樂會募款得到100萬元,幫助他完成昂貴的脊髓電刺激療法」手術,減輕疼痛。(圖/亞大醫院提供)
由於林志隆本身擔任「愛相髓脊髓神經病變關懷協會」理事長,得知患者處境,去年特別與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合辦「圓夢計畫」感恩音樂會,藉由義賣募得100萬元收入,上個月幫助閻家欣順利完成手術,讓出國夢想露出曙光。林志隆強調,許多罕病患者雖受陷於經濟條件弱勢,不得不暫時中斷夢想,但他們依舊不認輸,在不同領域發揮長才,希望藉由協會拋磚引玉,能夠匯集社會大眾的愛心資源,目前也獲得聯合勸募計畫支持,轉而讓飽受疼痛的患者們也能感受到社會溫暖,繼續為自己的夢想努力。
▲閻家欣接受「脊髓電刺激療法」手術之後,背痛大大減少50%,生活狀況大獲改善。(圖/亞大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