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猴痘激增5月前是關鍵!「4要5不」遠離病毒:勿快洗模式 留意這些症狀

評論

這篇文章提到了猴痘病毒的傳播方式,以及防範猴痘的措施,讓民眾能夠更加了解猴痘病毒,並做好防範工作。文章中提到,猴痘病毒可以透過性行為傳播,因此建議性行為者應使用安全套,以降低感染風險。此外,文章也提到「4要5不」,讓民眾能夠更加了解猴痘病毒的傳播方式,並做好防範工作。總結來說,這篇文章提供了重要的資訊,讓民眾能夠更加了解猴痘病毒,並做好防範工作。

這篇文章提到了猴痘病毒的傳播方式,以及防範猴痘的措施,讓民眾能夠更加了解猴痘病毒,並做好防範工作。文章中提到,猴痘病毒可以透過性行為傳播,因此建議性行為者應使用安全套,以降低感染風險。此外,文章也提到「4要5不」,讓民眾能夠更加了解猴痘病毒的傳播方式,並做好防範工作。總結來說,這篇文章提供了重要的資訊,讓民眾能夠更加了解猴痘病毒,並做好防範工作。

問答

Q1. 猴痘是屬於哪一種病毒科? A1. 猴痘屬於「痘病毒科」。 Q2. 猴痘潛伏期為多少天? A2. 猴痘潛伏期為21天。 Q3. 民眾面對猴痘疫情應該謹記「4要5不」做好防範工作,其中「5不」包括哪些? A3. 「5不」包括避免到疫區旅行及接觸疑似病例;避免接觸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避免進行不安全性行為;勿使用快洗或省水模式洗條避免病毒殘留;勿抖動病患穿過的衣物以免散播傳染性顆粒。

Q1. 猴痘是屬於哪一種病毒科? A1. 猴痘屬於「痘病毒科」。 Q2. 猴痘潛伏期為多少天? A2. 猴痘潛伏期為21天。 Q3. 民眾面對猴痘疫情應該謹記「4要5不」做好防範工作,其中「5不」包括哪些? A3. 「5不」包括避免到疫區旅行及接觸疑似病例;避免接觸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避免進行不安全性行為;勿使用快洗或省水模式洗條避免病毒殘留;勿抖動病患穿過的衣物以免散播傳染性顆粒。

生活中心/施郁韻報導 【 04/20 06:30 發稿 | 18:27 更新內文 】

面對病毒傳染力強的猴痘,民眾謹記「4要5不」杜絕傳染。(圖/資料照)

▲面對病毒傳染力強的猴痘,民眾謹記「4要5不」杜絕傳染。(圖/資料照)

國內連續數周皆有猴痘(Monkeypox virus)本土病例,疫情逐漸延燒,疾管署18日宣布,國內新增15例猴痘個案,且有13例來自本土,評估急增個案應與清明連假社交行為增加有關,由於猴痘潛伏期有21天,預估疫情恐持續到4月底、5月初。面對猴痘疫情,謹記「4要5不」做好防範工作。

疾管署公布,猴痘13例本土個案均為本國籍男性,分別為新北6例、桃園5例、台北及高雄各1例,北部風險較高,社區感染風險持續提高,預計5月初是疫情發展關鍵期,恐還有潛藏個案會陸續發病。

猴痘確診病例增多,不少民眾人心惶惶。(圖/台南市衛生局提供)

▲猴痘確診病例增多,不少民眾人心惶惶。(圖/台南市衛生局提供)

猴痘是人畜共通的傳染病,與已根絕的天花同屬「痘病毒科」,但猴痘症狀較輕微、致死率較低。1958年猴痘首次從研究用猴子身上所發現,1970年在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發生首例人類傳染個案,隨後中非及西非皆有個案傳出。近20年來,猴痘病例陸續於美國、英國等各國所發現,傳染鏈大多與動物接觸史、旅遊史有關。

因我國已有本土疫情且以性接觸傳播為主,一般民眾與家中已經有確診猴痘的民眾須注意事項如下:

一般民眾:

「3要」包括符合猴痘疫苗接種對象者,儘速接種疫苗;保持良好手部衛生(勤洗手、勿摸口鼻);了解猴痘症狀,每日自我檢查,若出現疑似症狀務必告訴醫師疑似猴痘接觸史、高風險場域的暴露。

「3不」包括避免與不特定人士發生親密行為、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親密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風險場域;若前往流行地區,避免與野生動接觸和生食肉類。

家中已經有確診猴痘的民眾,謹記「4要5不」杜絕傳染:

「4要」包括暴露後接種疫苗;勤洗手、戴口罩;衣物要分開洗;要使用 1:50(1,000ppm)漂白水稀釋液或75%酒精進行浴廁消毒。

「5不」包括避免與不特定人士發生親密行為、勿使用快洗或省水模式、勿抖動病患穿過的衣物、避免與病患共用物品、不要乾擦或掃地。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指出,性行為也可能傳播猴痘病毒,過程中可能會接觸感染者的唾液、呼吸道分泌物、生殖器分泌物,以及口腔、陰道及肛門等黏膜部位。

猴痘潛伏期為6至13天,感染後的症狀包括發燒、出汗、畏寒、寒顫、頭痛、肌肉痛、淋巴腺腫大,在耳週、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極度倦怠。在發燒1至3天後,臉部通常會率先出現充滿膿液的紅疹,隨後蔓延至四肢,軀幹則較少出現;這些紅疹會經歷斑疹、丘疹、水泡、膿疱等階段變化,最後結痂脫落,數量最多可達千顆,病程會持續14至21天,多數個案可於數週內康復。

#全球猴痘疫情延燒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