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TWANT
▲糖尿病就是尿液中「含糖」?(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據國健署推估,台灣有超過230萬名糖尿病患者。義大醫院家醫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也表示,「糖尿病」會讓許多人誤以為是尿中有糖,但糖尿病的判斷標準其實是血糖數值,若空腹血糖達126 mg/dL以上就達糖尿病的標準,因此即便尿中無糖也可能是糖尿病。尿液一直要到空腹血糖高於160-180mg/dL時,才真的會出現「糖」,但這也表示病情嚴重了。
醫師洪暐傑26日在臉書《洪暐傑醫師的愛講空間》發文表示,有位新診斷為糖尿病的阿伯在得知診斷結果後非常驚訝,「我驗尿都是正常的呀,裡面也沒有「糖」為什麼會是糖尿病呢?」
對此,洪暐傑也解釋糖尿病一詞的由來,其實是由於英國醫師道伯森(MatthewDobson)注意到尿液有甜味,並證實甜味來自於糖。不過他也提醒,「糖尿病患也不見得每個人的尿液裡面都會有糖反應。」
他解釋,事實上,未必每個糖尿病患的尿液都有糖。因為人體的腎臟會過濾血液製造尿液,一開始排出的尿液會進入到腎小管,腎小管會將身體需要的糖分、電解質再吸收,以保存能量不浪費,「所以如果順利把腎小管裡面的糖都吸收回體內,到了最終出口的尿液,也就是我們排出來的尿,檢驗起來就不會有糖囉。」
因此若按照上面寫到的數據,洪暐傑指出,血糖數值高於160-180 mg/dL的時候尿糖才會出現,如果是長期糖尿病的病患,甚至有可能到220 mg/dL,尿裡才會有糖,但是其實空腹126 mg/dL就符合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了,「這時腎小管還是能夠把所有腎臟過濾的糖都再吸收回來,因此尿裡面是沒有糖的,所以符合糖尿病診斷的病患,尿液不一定會有糖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