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癌症化療後的追蹤檢查,新式人工血管座也能幫上忙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

乳癌患者在經歷一連串的治療後,雖然可以鬆口氣,但因部分乳癌種類及治療時的期別,以及所接受的治療方式不同,有些病友不免擔心「會不會復發」?醫師建議在治療結束後,也必須定期回診進行追蹤檢查。

新型的抗壓型Port若搭配專用針具,能讓癌友少挨針、不漏針並且能保護脆弱血管,在檢查治療過程中會更舒適且便利。(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新型的抗壓型Port若搭配專用針具,能讓癌友少挨針、不漏針並且能保護脆弱血管,在檢查治療過程中會更舒適且便利。(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根據美國腫瘤臨床實踐指南治療指引建議,通常癌症病患須在治療完成的前三年,每三個月回診一次,從第三年開始到滿五年間則需每半年一次,在超過五年之後仍需要每年複檢一次。而在每次的追蹤檢查項目中,除了問診、身體檢查等例行性項目外,也會視情況加入血液與影像學檢查,以評估是否有疾病復發的臨床徵兆。

抗壓型人工血管座,電腦斷層檢查顯影效果更佳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乳房外科主任劉良智提醒,癌友在回診時,也需接受人工血管的沖洗以保持暢通,因為人工血管對後續的追蹤檢查也有重要的功用。

對於必須接受化學治療的癌友,因為必須長期接受靜脈注射,會讓皮膚失去彈性,血管也可能變硬增加打針的困難,且重複打針的疼痛感也造成癌友排斥,或者有化學藥物外滲的風險,而植入人工血管就成為替代選項。

傳統式的人工血管座(Port)只能在治療時使用,像是讓化學藥物滴注、營養針或點滴的補充等,「現在已經有可承受壓力的新型人工血管座(Power Port),能一次達到治療、檢查、追蹤的目的。」他以癌友必做的電腦斷層掃瞄(CT)檢查為例,由於顯影劑是很濃稠的液體,必須透過壓力注射讓其流動的更快速穩定,顯影效果好、追蹤診斷也會更確實。

實際為癌友操作的護理師郭琇汶也提及,傳統Port因無法承受高壓,如果勉強推進顯影劑就會受到損壞,這時就只能找周邊血管來施打,「但有些癌友的周邊血管很難找,恐怕需重複扎針,甚至可能因為壓力注射而讓血管出現破裂。」新型的抗壓型Port若搭配專用針具,能讓癌友少挨針、不漏針並且能保護脆弱血管,在檢查治療過程中會更舒適且便利。

新舊人工血管座都有健保給付,保護血管病友有更多選擇

抗壓型Port與傳統Port最大的不同在於其三角形的注射座外觀,在X光攝影下能清楚看到CT字樣,且有三個突起的觸摸點可以幫助判別扎針範圍,並能搭配專用的高壓注射針具使用。

已經加裝人工血管的癌友,可以自行摸摸看胸前Port的形狀或於X光片中留意是否有CT字樣;如果是抗壓型Port,日後在接受各項治療及檢查時,就可主動告知醫護人員,免受挨針之苦、避免顯影劑對血管的破壞。

無論是傳統或新式人工血管座,都需以手術方式植入,但僅需局部麻醉,手術過程短約30分鐘,傷口只有3公分且無須拆線。好消息是,新型人工血管有健保給付,病友無需自費,癌友可以主動詢問主治醫師,依照自己的需求選擇最適合的人工血管座。

人工血管注射座術後及保養的注意事項

劉良智提醒,在裝設人工血管後,雖然是小傷口仍然有感染風險,必須持續換藥7天,且儘量保持傷口乾燥、不碰水,同時要觀察傷口有沒有紅腫熱痛等現象,如果發現任何異樣就要趕緊返院檢查。

此外,癌友的日常生活可以照常進行,但要注意別讓裝置人工血管側的手臂提重物、受到壓迫或激烈碰撞,也不要進行360度旋轉,以及進行像是擴胸、舉重、打高爾夫球等活動;並記得每一、兩個月返回醫院沖洗人工血管以避免血液凝結在人工血管內。

至於人工血管需要放置在身體內多久、何時可拔除?則可視狀況而定,建議癌友在所有療程結束後,與主治醫師進一步討論移除時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ealthnews.com.tw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