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四天安門34週年這天,巴黎接力舉辦兩場悼念活動,國殤之柱橫幅高掛,逾百人參與。更多中國青年站出來,六四見證者蔡崇國告訴中央社,他們拒絕遺忘,想為改變中國做出努力。
▲4日下午,20多位中國青年聚集巴黎市拉丁區聖米歇爾噴水池前掛上「放下恐懼、拒絕遺忘」字條。(圖/中央社)
今天是1989年天安門廣場大屠殺34週年,全球各大城市皆以各種不同形式紀念。巴黎今天兩場活動接力登場。第一場由中國反獨裁青年組織「自由廣場」籌劃,第二場則由法國協會「中國團結」(Solidarite Chine)舉辦。
下午4點,20多位中國青年聚集拉丁區聖米歇爾噴水池前掛上「放下恐懼、拒絕遺忘」布條,另有10多位中國民主前輩、非洲香港法國聯盟(AHKF)、自由香港協會(Le Comite pour la Liberte a Hong-Kong)、自由西藏學生組織、越南反共組織等皆出席聲援。
六四大屠殺的參與者與見證者、曾遭通緝最後流亡法國的蔡崇國是上一代的民主鬥士,如今看到年輕人勇敢大膽站出來,組織各種活動,讓他感到很「欣慰和幸福」。
他接受中央社訪問時指出,過去20幾年抗議、紀念都是上一代人在做,「現在完全是年輕一代,沒有恐懼、拒絕遺忘,對八九年以後的各種鎮壓感興趣、感動,他們想為中國的改變做些事」。
蔡崇國說,八九年年輕人為了理想勇敢站出來,追求「民主愛國」,很多人現在回看,才知道中國人也曾經這樣充滿抱負驕傲地活過,曾奮力追求普世的民主價值。Covid-19疫情清零、封控政策後,年輕人意識到個人的「權利、尊嚴遭到蔑視,從此開始反抗」。
「自由廣場」成員李素瑤告訴中央社,六四在中國、香港都禁止談論,「如果我們在海外的人有自由卻不紀念的話,事情慢慢就會被淡忘」。
她指出,私下支持紀念六四的人其實不少,但大部分人不敢來,有人覺得沒用,也有人因為害怕,「但我們覺得還是應該做這個事情,即便不會有什麼結果」。李素瑤對未來並不樂觀,「但越是在這種時候,越是應該出來紀念」。
下午6點,第二場六四紀念活動在龐畢度中心旁廣場展開,由「中國團結」創立者漢學家侯芷明(Marie Holzmann)舉辦。一張約4公尺的巨型「國殤之柱」橫幅高高掛起,下方擺上排成64的白色蠟燭。
▲第二場六四紀念活動能量匯集,更多中國青年持續到場,現場百人參與。許多人手持悼念的白玫瑰,高喊不該遺忘,同時要求中國民主。(圖/中央社)
一位參與者告訴中央社,這應該是首次有兩個世代的中國人一起紀念六四,就像是年輕人終於突破中共強加的恐懼,站出來接棒。
洪銘一路扛著「自由廣場」旗幟、積極參與。來自武漢的他,對政府的疫情應對非常不滿,透過中央社高呼他和參與者的共同訴求:「中國的政治體制應是民主、公開、透明的,應是憲政、民主法治的,各級政府應是當地人自己選舉出來的政府」。
他傳達青年覺醒的心境,「現在終於看到有平台能發表心聲、表達訴求。在接觸這個組織後,看到他們也站出來,他們的力量感染了我。他們組織活動,也面對危險,我覺得我也可以做到、可以盡我一份力」。
▲一如平常反中共獨裁的示威集會,中國、香港、西藏、越南等協會成員總是積極串連、彼此聲援。他們表示,反對獨裁是共同的目標。(圖/中央社)
除上一場參與者接力出席外,這場還有國際特赦組織等法國各協會、政治人物等約100人共襄盛舉。
巴黎市政府顧問嘉莉高(Genevieve Garrigos)批評中國政府現今正抹去這頁歷史,「彷彿事件不存在,彷彿中國人民贊成中國政策」。
她表示,「向事件受害者與家屬表達我們的支持是很重要的,告訴他們我們不會忘,告訴中國政府我們不笨,知道中國人民渴望一樣的價值,因那是普世價值:自由、平等。同時告訴我們的政府,要他們有點骨氣,在34年後能採取必要的措施」。
國際特赦法國分會主席沙穆伊(Jean-Claude Samouiller)則告訴記者,不遺忘並每年緬懷天安門屠殺很重要。「作為世界公民,應紀念這個悲傷的週年。中國禁止紀念,香港過去3年也逐漸禁止,因此這是我們人權捍衛者的責任,代替那些無法這麼做的人」。
▲4日下午由中國青年「自由廣場」舉辦第一場六四紀念活動,六四天安門事件參與和見證者蔡崇國(發言者)是上一代的民主鬥士,表示看到年輕人勇敢大膽站出來組織活動,讓他感到很欣慰和幸福。(圖/中央社)
嘉莉高和沙穆伊也讚揚台灣民主,並表示大力支持台灣。嘉莉高說:「我們看到中國在香港的手段,絕不可能讓這種事在台灣重演。」(中央社巴黎5日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