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外長柯隆納日前接受德國法蘭克福廣訊報專訪,回應最受囑的國際議題。她表示,法國在印太的長期部署是為了維護該區所有國家的選擇自由,且然歐中的敵對性多於夥伴關係。
▲法國外交部長柯隆納日前接受外媒專訪,回應法國印太戰略、歐中關係與烏克蘭入北約等議題。(圖/路透社/達志影像)
法國外交部長柯隆納(Catherine Colonna)14日接受德國「法蘭克福廣訊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專訪,回應法國印太戰略、歐中關係與烏克蘭入北約等議題。
法德關係密切,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7月初原本計畫訪德,卻因為法國爆發全國大騷動而被迫延後歷史性的德國國是訪問行程。加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會議剛落幕,德國記者藉此專訪近來重要的地緣政治議題。
記者詢問,法國剛藉由邀請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為國慶座上賓來強化與印度的戰略夥伴關係,且馬克宏又即將出訪大洋洲,是否與法國的亞洲戰略有關?
柯隆納表示,法國也是印太國家,在印度洋與太平洋都有屬地,擁有150萬法國居民,也有常駐軍力。「我們的海軍是歐盟裡唯一會長期執行主權任務的軍隊,目的是確保國際水域中的航行自由」。她點名中國,指出該印太區面對一個新的戰略事實,帶來日增的緊張,「也就是中國不斷增加的自信,有時甚至是獨斷。當然,也有經濟與氣候議題」。
柯隆納強調,目的是要「維護選擇的自由,好讓該區的每個國家都有選擇合作對象的自由。不只是承受中國強大影響的索羅門群島,而是每個印太地區國家,都應該有選擇的自由」。
柯隆納所指為中國近年影響力擴張,將觸手伸向大洋洲國家索羅門群島。自2019年索羅門群島與台灣斷交後,中國對其投注極大關注與一系列金援。總理蘇嘉瓦瑞(Manasseh Sogavare)日前出訪北京,不僅與中方10日共同宣布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更簽署允許中國在索羅門群島派駐警察至2025年等9項協議,引發國際社會擔憂。
德國13日公布首份中國戰略報告,指出中國已經改變,柏林對北京的政策也必須調整。新戰略意在降低德國對中國的嚴重依賴。
面對記者詢問德國是否走在與中國「去風險化」的道路上,柯隆納表示,「德國戰略完全符合我們對中國的想法,中國同時是夥伴、競爭者與敵手,而敵對面向更為明顯。雖然敵對關係增加,但也不意味著不需要尋找可能的合作,或在必要時重申我們的不同,例如在人權方面」。
柯隆納指出,最重要的是「避免過度依賴」,並認為德國的新途徑與法國看法完全相同。
北約日前齊聚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舉行峰會,最後卻未能讓烏克蘭加入北約。對此柯隆納表示,盟國清楚表達烏克蘭未來將加入北約,只待條件成熟,並指出馬克宏認為這一步不應該在戰爭狀態下踏出。她強調為了嚇阻俄羅斯不再展開新的攻擊,北約加強了合作行動。「俄羅斯在毫無理由攻打烏克蘭時就犯了戰略錯誤;他不應該再犯新的錯誤,以為時間站在他那邊。時間對他不利,這就是來自維爾紐斯的訊息」。
7月初,法國北非裔青少年奈爾(Nahel)因拒絕臨檢被員警槍殺而引發全國暴動,此事也遭到伊朗、土耳其、阿爾及利亞與亞塞拜然公開大力抨擊。柯隆納在14日的專訪中首次回應上述國家。她表示事件的原因很多,包括家庭教育、學校、就業、居住和文化等,但「共和秩序和民主秩序」已經恢復,「夏天湧進大量觀光客」。
她嚴厲說道,「部分人權紀錄有如災難的國家認為能對我們說教:如果他們的人民沒有受那麼多的苦,那這些說法還真是讓人莞爾」。(中央社巴黎16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