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傅家慶、劉若媺/採訪報導
有電影加持讓旅遊業興盛,摩洛哥經濟最主要就是依賴旅遊。另外礦產也是大宗,磷酸鹽儲量1100億噸占世界首位,農漁畜牧業更是供應歐洲餐廳的貨源。摩洛哥與歐盟的雙邊貿易總額佔貿易總額六成,其中法國及西班牙是最大宗。可摩洛哥出口到歐洲占出口總比重76%,而摩洛哥自歐洲進口占進口總比重66%,和歐洲存在貿易逆差,更可以看出來,摩洛哥的經濟命脈幾乎都掌握在歐洲手中。
摩國國民所得不高,平均每人約在4,600美元,貧富差距大且資源分配不均,富有者占總人口二成,卻掌有近七成資源,多中產階級人數不到總人口的20%。產業受制於人,讓貧富差距更大。在南部大城阿加迪爾,不但是最大漁業港口,歐洲有四分之一的沙丁魚貨量,都從這裡出口,但是吃海鮮卻相當昂貴。這裡同時還是知名美髮聖品、摩洛哥油的產地。這種從沙漠特殊樹種阿甘樹上摘取果實,所榨出的阿甘油,因為富含維生素E,從歐洲賣到台灣聲名大噪,但是實際上採收的農民不但領極低工資,更因為阿甘樹被濫砍,承受土地沙漠化的惡果。
別小看這抹在眉毛上的黑粉,原來大有來頭,把這顆小石頭來回摩擦,磨出來的粉就是天然彩妝。這可是摩洛哥的礦石,深色的部分有鉛礦、氧化鐵。在北非,早在公元4千年前就有人把礦石磨粉當「妝」飾,至今紀念品店都是熱賣彩妝品,只是這礦產沒有太高經濟價值。
就跟現在看到的夕陽一樣,摩洛哥的這個採石的產業也是一個夕陽的產業,當初法國人來這邊開採,不過現在已經人去樓空,留下的廠房在沙漠裡美得像電影場景,但工人卻只有三三兩兩而已。
摩洛哥礦產資源豐富,其中磷酸鹽儲量更是世界第一,其他各類礦產也都藏量豐富,但真正用到的都不是本地人。像這採石廠在法國人吃乾抹淨後,留下挖的三到四十公尺深的坑,剩當地人繼續開挖「殘餘價值」。
摩洛哥面積44萬多平方公里,有近五分之一是耕地,農林漁牧看似發達不虞匱乏,但問題是諸多產業核心技術掌握在其他國家手中,基層民眾只負責最基礎代工。
摩洛哥油,又稱阿甘油,是將阿甘樹的果實磨成油製成的高價美容美髮聖品。阿甘樹是難得能長在沙漠的樹種,單棵長成最少要半世紀,但因高經濟價值農民提前濫砍,壓製技術卻掌握在歐洲人手中,本地農夫賺不到錢,而是承受沙漠化惡果。因此摩洛哥農業博士Zoubida Charrouf推動女性合作社機制,打破原本產銷拆帳模式,讓第一線婦女獲得更高收益。
Zoubida Charrouf:「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是在重新定義阿甘樹產品價值,而且讓這棵樹的經濟價值,真正回歸到當地人身上,從生產產品中幫助到自己,農民就會自發地以自然方式栽種,進而保護到樹林環境。」
把農林漁牧收益回歸自己是改善經濟的當務之急,摩洛哥政府從2009起提撥7億美元給漁民翻新漁船,因為摩洛哥是非洲第一大漁業國,每年漁業總產值高達10億美元。在摩洛哥各項產業中漁業也相當重要,在歐洲的餐廳需要依靠靠海的摩洛哥,供應它們重要的漁獲。
摩洛哥沙丁魚產量更是世界第一,佔全球捕獲量的百分之57,歐洲四分之一的沙丁魚都來自這,所謂的「擠成像沙丁魚罐」原來長這樣。只是一公斤才台幣20多塊錢,這滿坑滿谷魚貨竟如此「廉價」。
摩洛哥青年運動家Aziz Sakri:「在摩洛哥,我想我們是唯一輸出漁業到歐盟的國家,但為何吃魚在這仍這麼奢侈?(沙丁魚罐頭在超市熱銷。)非常暢銷,但要價一歐元。(這很昂貴嗎?)當然貴。漁業是相當複雜的議題,你知道嗎?裡頭總是藏汙納垢,總是充滿機密。摩洛哥和歐盟的漁業協定,近期遭到歐盟取消(為什麼?)我們也不懂,這是我們的政治問題。」
產業升級是摩洛哥拚經濟方針,當了這麼多年的打工仔,總不希望付出的血與汗,都如魚市場這攤血水付諸東流。(整理:實習編輯黃朝郁)